▼我的文章都很長,歡迎用目錄找重點▼



Netflix 於 2025 年 5 月 22 日上線的美劇《妖禍心計》(Sirens),是一部由 Molly Smith Metzler 改編自其 2011 年舞台劇《Elemeno Pea》的五集迷你黑色喜劇劇集。該劇集融合家庭劇、心理驚悚與社會諷刺,圍繞兩位姊妹與一位神秘富豪之間的權力角力展開。
故事設定在一個奢華的濱海別墅,時間為勞動節週末,剛出獄的戴雯前往一座莊園,試圖將妹妹席夢從她的老闆、神秘社交名媛米凱拉的影響下解救出來,席夢作為米凱拉的私人助理,逐漸沉迷於其奢華生活方式,與家庭疏遠,戴雯的到來揭示米凱拉對其員工施加的操控與心理操縱,並引發了一場關於家庭、忠誠與階級的激烈對抗。


《妖禍心計》評價好看嗎?
《妖禍心計》評價好看嗎?這部劇集的故事視角和與海妖希臘神話的故事做呼應之外,也有不錯的不同視角來詮釋海妖的故事,本劇中最核心的議題是姊妹情誼與家庭創傷,劇中深入探討戴雯與席夢之間的姊妹情誼,揭示她們在成長過程中面對的家庭創傷與情感疏離,戴雯試圖挽回與妹妹的關係,並揭示米凱拉對席夢的操控,不過這過程中透過兩姐妹的一些創傷,展現了不同的人對於創傷的不同處理方式。
再來,故事聚焦在對階級與權力的批判,劇情中整個篇幅是以米凱拉的奢華生活為背景,編劇導演對上流社會的虛偽與操控進行諷刺,戴雯的出現打破這種表面的和諧,揭示權力與階級之間的真實面貌。用這樣的權力地位誘惑,展現出一個人在這當中的選擇與代價,同時編劇導演不帶批判地刻畫人性面對這些迷惑時,是否能保有自己,在選擇被迷惑以及清醒之中,其實都有著各自的寫實面,導演彷彿在告訴觀眾,這沒有對錯,就在於你怎麼去選擇和承擔這後果。
另外,觀眾也應該會發現,不管是在海報上還是在劇情上,都是以琪琪、戴雯、席夢這三個女主角為核心,在希臘神話中海妖是象徵著誘惑與危險,該劇中將這個隱喻應用於這三個女性角色,探討女性在權力結構中的角色與被誤解的設計,所以在導演的觀點下,強調出海妖在迷惑別人的背後,都有著一段不為人知的傷痛和心魔,她們散發出的魅惑歌聲,背後都有著無盡的空虛。
❤貼心提醒❤
本文會爆雷劇透,還沒看過影劇的人請自行斟酌是否繼續讀下去喔!
本站使用平台以Netflix、Disney+為主,其他平台為輔,有些影劇不一定是Netflix的!
♥ 如果想定期獲得新文章通知,歡迎追蹤【Netflix追劇筆記本臉書專頁】
《妖禍心計》劇情解析+看點

在《妖禍心計》這部劇中,戴雯、席夢與米凱拉三位女性角色雖處於不同的社會階層與人生階段,但都被各自的「心魔」驅動、束縛與吞噬。以下文章內容是要來討論這三個角色的心理困境的解析,我也蠻佩服編劇可以將的海妖的魅惑寫得淒美和傷痕累累,總體來說她們的心魔就如下表統整的這樣,她們就像彼此的鏡子,彼此照映出女性在不同社會框架中面對的情感匱乏、階級焦慮與自我矛盾,讓《妖禍心計》不只是一場懸疑鬥法,更是一場心理迷宮:
角色 |
心魔主題 |
心理動機 |
行為表現 |
---|---|---|---|
戴雯 |
失敗與內疚 |
害怕再次失去所愛 |
控制、衝突、責怪 |
席夢 |
價值感缺失 |
渴望被認可與依附 |
沉迷、依賴、背叛 |
米凱拉 |
控制與孤獨 |
害怕被遺棄與現實瓦解 |
操縱、誘導、精神壓迫 |

《妖禍心計》劇情評論|戴雯:被遺棄的恐懼與失敗者自卑
首先要來談談戴雯的心魔,《妖禍心計》中她所擁有的心魔是失控與責任的內疚,戴雯是一位堅強卻帶著傷痕的姊姊,剛出獄,過去曾因人生選擇而背負重擔,她的心魔來自於深層的「家庭失控感」,戴雯這個角色的刻畫,大部分都是從席夢和戴雯的口中做堆砌出來的~從劇情裡觀眾可以發現這個角色一直要把妹妹帶回家,並且一直在強掉「父親生病了需要被照顧」,當中甚至有一幕席夢說可以給錢,但戴雯卻說她不需要錢,她只要席夢回家。
一開始原本我還不太理解戴雯的執著,後來才看懂這是她對自我人生沒有什麼成就和自由的自己展現的不甘心,更是覺得把自己過去賺錢讓席夢上大學的付出是最不該被忘記的。我覺得戴雯這個角色真的好寫實,編劇道盡了家庭中創傷和身為長女的龐大責任,我印象中很深刻的是戴雯和席夢兩人一段對話:
戴雯:「我已經不再是你的安全空間?你還能活著是因為有我」
席夢:「就算沒有你,我仍活得好好的,你想把我變成受創的小孩,這樣你才有存在的意義,好怪我害你過著狗屎人生,其實你根本不希望我好起來吧」
戴雯一直覺得自己應該保護席夢,但在關鍵時刻卻不在,讓妹妹投向米凱拉這樣的支配性人物懷抱,戴雯對米凱拉的誤解和污名化,其實不是在刻畫米凱拉的邪惡,而是在刻畫戴雯內心裡無法相信別人,也無法放過自己的各種心魔。所謂當自己人生不如預期時,人就會開始創造出一個讓自己覺得有成就和自信的環境。凱戴雯來說就是這樣,她對父親病重無力照顧也感到愧疚,加劇了她的「失敗感」,所以戴雯對席夢的「控制」渴望實則源於內心的不安:「她害怕再次失去所愛,因而以激烈、質疑與對抗的方式來維護她與席夢的連結」,也才會拼命地阻礙和破壞米凱拉,覺得米凱拉是魅惑他人的邪教。

劇情裡觀眾應該會發現戴雯跟最多男人發生過關係,本來我還以為編劇導演設計這樣的她是想要表現出她也像海妖那樣用歌聲去魅惑男人,然後滿足自己快感,就像是在海灘上雷怪罪戴雯說「是你影響我來到這座島,是你幹得好事」,戴雯則是回覆「沒邀你來這座島,那是你自己的選擇」,這樣的對話就點出編劇讓海妖的「魅惑」變成是一種「雙向的」,而並非只有海妖的錯。
看到最後,我才發現,戴雯並非是單向對男人的操控,而是一種彼此投射的慾望困境,戴雯的慾望歌聲不是魅惑他人,而是「用性去尋找方向感」,藉由與男人的關係定義自我存在,某種程度上,她是想要證明自己不是落魄的家庭遺孤,不是被席夢與父母遺忘的無名角色,而是有人需要的、有人渴望的「某個誰」。換句話說,情慾對戴雯來說是一種填滿自我不足的媒介與方式。

《妖禍心計》劇情評論|戴雯最後為什麼回去照顧父親,而不是跟摩根走?
本來《妖禍心計》結局中我會以為戴雯會跟摩根去渡假一個月,也以為她選擇摩根才是解放自己、放下,這也確實,因為戴雯確實有選擇了摩根,可是因為父親的失智症變得越來越嚴重,所以她與摩根的愛情還空缺著,戴雯可是有對摩根說「下次吧」,這代表戴雯還不打算要和摩根斷了這份情。這樣的決定,我從戴雯身上解讀到這是她第一次拒絕讓情慾定義自我的成長,她沒有再用情慾吸引誰,也沒在情緒勒索誰。

戴雯也有說讓席夢可以長大和上大學是她對自我的驕傲與自豪,所以我在想,戴雯最後選擇父親而不是摩根,也是這樣的意義,戴雯想要透過照顧父親來讓自己再次感到驕傲和自豪,讓自己成為定義自己成就和價值的方式。我並不覺得她是被「孝順」跟「責任」給綁架,反倒覺得她在當照顧者之中,突然發現自己成長,現在照顧父親的重擔也是自己選擇的,而不是被迫賦予的,這樣的選擇我想是導演想要強調出戴雯內心裡的成長,最後讓她歸鄉與重建人生,這也是為什麼戴雯會說那句「你沒拋棄我,我也沒有放你走,但現在我得放手了」這是在講述彼此不再怪罪,然後戴雯最後選擇「自主地」放手,不再執著於這段親情。
《妖禍心計》劇情評論|席夢:渴望被認可的空洞少女
說到席夢這角色,她的心魔就是「身份迷失」與「依附性人格」,其實她的遭遇也很可憐,而也是因為這樣的創傷,才會讓她極端地想要離開這個家,至於原生家庭發生什麼事?就是「父親酗酒、母親自殺、席夢離家,戴雯承擔」,席夢在琪琪身上得到一種依靠和關愛,就跟琪琪想要幫助戴雯脫離想擺脫重擔痛苦一樣,讓人在這座島上想要逃避創傷而陷入迷惑。
劇情中可以知道席夢從小缺乏穩定的家庭支持,長年與戴雯分離,對於「被愛與被需要」有極高的渴望,她最初會被米凱拉給吸引,她有說道是看到米凱拉對「保護與保育」的理念,這其實就透漏出席夢內心裡有某種渴望得到米凱拉的保護。這也確實,她的依附並非單純逐利,而是一種逃避自身無根狀態的選擇。所以席夢除了是被米凱拉的權威、肯定與奢華生活吸引之外,很大的部分是因為米凱拉給了她「價值感」,一種她從家人那裡無法獲得的情感滋養。

因此劇中觀眾會發現席夢不管是被米凱拉給發現她和伊森的關係,還是彼得親了她的這個秘密,她面對這樣的秘密,她都戰戰兢兢不敢讓米凱拉不高興,當米凱拉發現真相時,她的反應最初是恐慌症發作,之後則是呆滯地像是天要崩塌下來一樣腦袋無法運轉,這兩場反應都刻畫出席夢對於自己的世界和角色將要崩解的恐懼,這也象徵著席夢對原生家庭的強烈逃避,所以當父親對她道歉並想要牽她的手時,席夢躲開了,反倒又跑回了島上,這樣的轉折就跟那隻遊隼再次飛回島上一樣,她離不開這樣的誘惑與環境,因為比起假象,她更無法面對自己的創傷。
所以結局中席夢選擇接受彼得的愛,然後擠下米凱拉的位置,其實這樣的選擇我也覺得寫實。記得喔,米凱拉在結局時有對戴雯說過「我不是怪物,席夢也不是怪物」,這句話其實是在說明米凱拉理解席夢的轉變,因為席夢就是過去的米凱拉,也歷經過家庭創傷,換句話說她們倆個都有內心極度空虛的自我。而我也不怪罪席夢這樣的選擇,雖然透過戴雯的表情來看,她有預感席夢可能會變成第二個米凱拉,可是導演透過戴雯在船上看見米凱拉並且對她道歉的那場戲,已經表明了戴雯知道席夢應該會在島上過得幸福,這也呼應到劇情最一開始席夢講的「我喜歡我在這裡扮演的角色」。
《妖禍心計》劇情評論|米凱拉:完美控制狂的孤獨王國

米凱拉看似優雅強勢、掌控一切,劇情最初是用戴雯這個角色和一些八卦來讓觀眾覺得米凱拉是邪惡的,戴雯覺得她是邪教,限制別人的想法、也限制別人吃的東西,每個角落的監視器(每個人都想要脫離監視系統),甚至每個人都說「小心你說的話」、有人覺得是琪琪殺了彼得的第一任妻子,更會洗腦別人迷失的靈魂。這些對米凱拉的指控,讓觀眾最初有了先入為主的想法,我想這也是導演在抨擊觀眾對海妖擁有的刻板印象,彷彿是在嘲諷觀眾還沒有看清真相就急著下定論的醜態一樣。
但事實上米凱拉的內心深處藏著對「孤獨與背叛」的極度恐懼,所以在劇情中才有一段故事線是米凱拉調查彼得是不是有出軌。劇情裡她對席夢的過度依賴,其實是一種情感替代,反映她與丈夫彼得關係破裂的恐慌;她塑造出一個奢華卻冷酷的家,將「規則與控制」視為防禦機制,以維持虛假穩定(所以當家裡出現了她不准許的麵包時,她就傻眼了);當席夢選擇彼得、戴雯斥責她的虛偽時,她整個人崩潰,她不是失去一個助理,而是失去了一面能映照她理想自我的鏡子。

可是米凱拉並不是大家想像的壞女人,我也能理解她最後對戴雯說「我不是怪物,席夢也不是怪物」這句話,因為說穿了,她也是個被衝上這座島的迷失靈魂罷了,她的控制背後其實是自己內心的千瘡百孔與創傷。
本站更多影劇分類:♥ Netflix電影|♥ Netflix影劇|♥ Disney+電影|♥ Disney+影劇
以上,觀後感分享給大家,個人一些淺見,歡迎在側邊欄位訂閱免費電子報,或是利用【臉書專頁】追蹤新文章發布!歡迎來【臉書專頁】聊劇情喔~♥ 文章中圖片擷取自預告、影音平台及其他相關網站提供之劇照,僅作為影劇推薦與評論所用,如有侵權敬請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