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章都很長,歡迎用目錄找重點▼
《玻璃謎城》介紹


《玻璃謎城》Netflix影集劇情講述蕾拉小時候曾經歷經被綁架然後關在玻璃籠裡,當時她逃跑後倖存是當地有名的案件,多年後,她回到家鄉,卻發現另一個女孩也以幾乎相同的方式失蹤。現在,蕾拉必須面對自己的過去和陰霾,試圖找出當年沒有被找到的兇手!本劇總共有六集,IMDb評分為:6.4(本劇即時評分這邊請),該劇集是很典型的北歐懸疑劇,灰藍的畫面、白雪的場景,冷冽的氛圍、憂鬱的氣氛,是北歐劇的標配,有些人會喜歡北歐劇是因為風景很美,確實這是北歐劇很大的亮點,其實也是我很喜歡的「簡約」場景畫面!看起跟懸疑氛圍有著很大的對比感!


《玻璃謎城》探討的是「童年創傷」議題,並深入探討創傷記憶、家庭背叛與小鎮秘密等議題。並且強調不同人面對創傷會有不同的發展影響,也不一定擁有創傷的人就會讓本質變得扭曲,犯罪的人總是拿著童年創傷來當犯罪藉口,這對受害者來說是很不公平的一件事。所以編劇特別設計蕾拉這個曾經被綁架過的角色,強調出創傷如何影響個人記憶與行為,並且面對創傷,過程中的痛努與勇敢。
《玻璃謎城》評價好看嗎?
《玻璃謎城》評價好看嗎?北歐懸疑劇通常會是劇情推進「緩慢」的風格在進展,對於看慣韓劇的我,確實非常不習慣。老實說該劇集有點可惜了它本身的題材,畢竟我個人是很喜歡看心理驚悚的作品,尤其是「創傷」這種題材相對來說應該是很好發揮,不過導演似乎選擇了更著重於鋪陳案件的懸念,對於角色「心理」變化刻畫就顯得很表層,再加上劇情的推進緩慢,所以可能就會讓觀眾覺得無聊,等不到什麼爆點~該劇集對我來說屬於比較普通的表現,如果妳是想要嘗試北歐劇的話,我會更推薦你去看丹麥劇《栗子人殺手》,有燒腦、有懸疑、有神秘、有推理,而且也根本劇一樣都是在隱喻和諷刺的兒童安全社會議題。

貼心提醒
本文會爆雷劇透,還沒看過影劇的人請自行斟酌是否繼續讀下去喔!
本站使用平台以Netflix、Disney+為主,其他平台為輔,有些影劇不一定是Netflix的!
♥ 如果想定期獲得新文章通知,歡迎追蹤【Netflix追劇筆記本臉書專頁】
《玻璃謎城》評論+劇情+解析

《玻璃謎城》劇情評論:創傷與記憶的交織
該劇集劇情架構是圍繞著蕾拉這個角色在運轉的,劇情設定中,她在童年時就曾經被綁架並且囚禁在玻璃籠裡長達九個月的時間,透過導演的鏡頭語言,蕾莎的童年創傷從來都沒有痊癒,像是她對於看到玻璃還是會心有餘悸、看到鏡子還是不敢看、睡覺時也時常夢到自己被綁架的那種恐懼、甚至看到報導時都選擇盡量不看,所以蕾拉直接搬去美國過自己的生活是一種內心裡想要逃離這個恐怖之地的象徵(因為兇手根本就還沒有被抓到)。

導演是透過許多蕾拉的記憶和恐懼堆疊與建構出當初她被囚禁時的過程,而且我覺得編劇導演設計蕾拉在成年之後還有這樣的恐懼,也是在暗喻著一個人面對創傷的傷害,是永遠都會在心裡留下一道傷痕的,也透過蕾拉的各種行為和個性的轉變,強調出創傷是會如何影響人的一生和性格。並且對比到最後的兇手就是蕾拉的養父瓦特,他本身也是因為過去的家庭創傷而扭曲了本身的性格,這都是導演強調出童年的創傷對一個人的傷害和煎熬會有多大,能撐過的人會變得跟蕾拉一樣勇敢對抗;但無法撐過的人就像瓦特那樣連自己的內心都無法控制而去傷害別人。
然而,很可惜的是該劇集在刻畫這部分時有點是用「重複」的手法在刻畫,因為劇情架構上是蕾拉過去案件記憶時間軸和現在調查艾莉莎失蹤案的時間軸,導演一直時常用的是在某些瞬間蕾拉會突然像是恐慌發作那樣想起過去的恐怖回憶(次數還不少次,看到最後覺得無感),可是卻也蠻矛盾的是當成年的蕾拉再次被抓進去那個玻璃籠時,她害怕的程度好像沒有我想像中強烈(畢竟照理來說這是她最害怕的地方才對,比起恐慌,應該要更崩潰才對)。然後我覺得還有蠻出戲的是瓦特自己突然承認自己就是伊奇,然後蕾拉的表現其實沒有很驚訝,崩潰程度我也覺得還好,這對蕾拉本身身為一個兒童擄人犯罪的犯罪側寫師的設定蠻矛盾嗎,如果劇情可以是蕾拉透過自己的專業推理出瓦特就是當年綁架自己的兇手,我自己是感覺會比較吻合她個人的人設吧。
《玻璃謎城》劇情評論:家庭與背叛
而《玻璃謎城》另外一個重點是瓦特過去的家庭狀態讓他的童年受到創傷,劇情裡只有帶到瓦特和托馬斯的媽媽是個選擇「看到暴力選擇沉默」的人,當父親在他們身上施加暴力時,媽媽總是選擇視而不見,這一點確實強調出一個孩子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他無法學習如何去愛人,更無法消化父母帶給他創傷的那種「憤怒」,所以瓦特犯罪了,這就是所謂「家庭對一個孩子的背叛」導致的扭曲,在正常生活之餘,內心裡的那份創傷一直在提醒著自己傷痛。

在蕾拉案件之前其實有一直有其他的案件發生的,甚至有些孩子還喪命,瓦特會停手,是因為遇到蕾拉這個特別的孩子,所以以他身為警察局長的身份掩蓋了所有罪行,還當起好人收養了蕾拉,其實這個層面很恐怖,因為瓦特收養蕾拉並不是補償心理,而是想將蕾拉塑造成理想化的「倖存者」象徵,來證明自己其實「也有能力愛」與「重新開始」,但這種「愛」本質上是被創傷扭曲過的,帶著操控、佔有與否認罪行的陰影,所以當蕾拉在調查時逐漸逼近真相,瓦特的理性與殘忍再次失衡,讓整個謊言崩解。
而我覺得也很諷刺的是瓦特認為自己這麼多年來成為蕾拉的父親是在愛蕾拉,事實上是利用謊言在背叛蕾拉,對蕾拉來說,在這個養父母的家庭裡,她也是個被家庭背叛的人物,我覺得瓦特本以為自己能用愛來彌補過去的錯誤,結果諷刺的是他這樣的欺騙行為反倒是在蕾拉內心裡產生更大的隱影和創傷,在《玻璃謎城》結局裡我覺得很恐怖,因為瓦特說蕾拉會永遠在他的心理,而瓦特會永遠在蕾拉的心理,這個論點仔細去想想,意思就是說瓦特利用了蕾拉來療癒自己的創傷,自己好了,卻不管自己給蕾拉留下更大的創傷的意思。
《玻璃謎城》劇情評論:小鎮的秘密與集體沉默冷暴力,呼應劇名「玻璃謎城」
該劇集裡還有個議題就是「小鎮的秘密」和「集體沉默」,劇情中可能沒有太多這樣的刻畫,但我覺得編劇導演在劇集裡偷偷埋下了這樣的議題,當中蕾拉調查到一些可疑的兇手時,一些居民對於某些人物的懷疑並不是沒有,有人懷疑過,有些人察覺有異樣,但是大部分的人選擇不說或是覺得習以為常,這使得這個典型的北歐小鎮,風景寧靜、居民關係看似緊密,但劇中一步步揭開表象,讓觀眾發現這其實是個用「習慣」與「沉默」來掩蓋歷史與罪行的共同體,也構成一個冷暴力的共犯結構。這些人不是真正的壞人,他們多半認為「只要不再發生就好了」,這也是社會最常見的自我安慰機制,而劇集指出,正是這種「不作為的善良」,成為罪惡得以延續的溫床。

因此這樣的生活環境,讓整起犯罪不再只是「個人病態」,而是「社會容忍」與「文化壓抑」所共同促成的悲劇,蕾拉不只是在對抗瓦特,也是在對抗這個小鎮整體對沉默與共犯的默許。這個小鎮就像被玻璃罩封起來的城市,外人無法真正理解裡面的沉默運作,但居民自己也無法逃脫其中的密閉壓力。所以結局裡蕾拉有講到她現在致力於要教導女孩們如何保護好自己,這樣的結論就是在強調有時候不只是案件,有可能連同身旁的人都莫名地成為共犯結構的玻璃裡,為了不讓憾事發生,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女孩子自己保護自己,主動遠離危險。

本站更多影劇分類:♥ Netflix電影|♥ Netflix影劇|♥ Disney+電影|♥ Disney+影劇
以上,觀後感分享給大家,個人一些淺見,歡迎在側邊欄位訂閱免費電子報,或是利用【臉書專頁】追蹤新文章發布!歡迎來【臉書專頁】聊劇情喔~♥ 文章中圖片擷取自預告、影音平台及其他相關網站提供之劇照,僅作為影劇推薦與評論所用,如有侵權敬請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