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章都很長,歡迎用目錄找重點▼
《迷離懸案:選美小皇后之死》介紹
Netflix 紀錄片《迷離懸案:選美小皇后之死》(Cold Case: Who Killed JonBenét Ramsey)是一部三集的真實犯罪紀錄片,於2024年11月25日Netflix線上平台首播,案件是探討美國歷史上最令人困惑的未解懸案之一:【6歲選美皇后「瓊貝妮拉姆齊」(JonBenét Ramsey)的謀殺案】。這案件如此轟動是因為它存在的疑點以及辦案過程中、兇手是外人還是家人的各種猜測等等所導致的各種論點的離奇論證與結論。
❤貼心提醒❤
本文會爆雷劇透,還沒看過影劇的人請自行斟酌是否繼續讀下去喔!
本站使用平台以Netflix、Disney+為主,其他平台為輔,有些影劇不一定是Netflix的!
♥ 如果想定期獲得新文章通知,歡迎追蹤【Netflix追劇筆記本臉書專頁】
《迷離懸案:選美小皇后之死》評價+案件討論
《迷離懸案:選美小皇后之死》案件|為什麼選美小皇后之死第一個被懷疑的是媽媽派西?
1996年12月26日,瓊貝妮的媽媽「派西」表示清晨起床看到散落在樓梯的幾張信紙,發現這是勒索信,去房間後確認女兒真的不見!信中要求贖金118,000美元。這案件其實在警方第一時間去現場勘查拉姆齊的家時並沒有發現任何「犯罪痕跡」,直到警方送了派西和約翰的筆記本去跟勒索信比對的時候,覺得派西的筆記本似乎跟原稿勒索信是同來源,並且上面還有像是要寫R卻被改寫成是M的字,再加上FBI認為家人必須要調查(警方認為勒索的數字很不尋常因為非整數而且也不算高、勒索信的長度也不是普通的短),所以拉姆齊家就被先鎖定,認為那張勒索信是假的。
【心得】OK~這部分警方想要先鎖定家人為有嫌疑的人其實我沒有意見,因為任何有可能的嫌疑當然都必須要排除,就像是《美國殺人檔案:鄰家好爸爸》這個案件那樣,父親成為報警第一人但卻也是大家意想不到的兇手,所以警方對家人的懷疑當然我也覺得不反對,也不覺得哪裡不合理。FBI所提出的懷疑其實也有道理,像是一般勒索信也不會寫太長,又或者是勒索的金額也非整數,不過我想要說的是對家人的嫌疑排除的必要性,應該是說事情都會有正反面,那張勒索信被認為是從派西的筆記本而來的,這其實我也不覺得奇怪,因為如果歹徒進入屋內需要寫勒索信,當然就是就地取材寫用屋內的只來寫。當然我覺得導演想要展現的是這個案件的雙面嫌疑,想要讓觀眾去思辨哪一方說的才是真相?因為家人的疑點也很可能是真的,而他們所講的也可能是真的~
《迷離懸案:選美小皇后之死》案件|選美小皇后竟然又出現在這個家?
幾天後,約翰建議警方再次去搜查家裡,這裡的疑點有❶窗戶被打破?據約翰的說法是夏天忘記帶鑰匙回家時就曾經打破窗戶進屋,但他的說法我覺得也很怪「我以為我們把窗戶修好了」,所以意思是當時以來都沒有修?這種記憶為什麼會是不確定性的「以為」?忘記修跟有修變成是矛盾,我是推理他講的可能是「有修好破掉的窗戶,但窗框以為有修好可是卻沒有修好容易被破壞」的意思,因為現場的畫面可以看到窗戶有破掉,而窗框也是被打得大開,所以這確實也能被看作是「入侵痕跡」,再加上行李擺放位置像是兇手要踏上去的用具,那這些線索確實值得注意。而瓊貝妮就在這時被發現在地下室裡,她的死因被判定為性侵及窒息。
【心得】這裡我有的疑問是,因為《迷離懸案:選美小皇后之死》紀錄片沒有比較第一次現場搜查和第二次現場搜查的差別,紀錄片一開始說第一次的屋內搜查是「無犯罪痕跡」,這樣應該就可以合理推測第一次搜查時窗戶沒被打破(不然就是沒有注意到這個可疑性),然後是在第二次才出現窗戶打破、窗戶被打開、瓊貝妮在地下室的狀況,而且我也很疑惑警方在第一次搜查的時候有認真在這個家裡找過瓊貝妮嗎?畢竟現場發現的瓊貝妮被包得緊緊的,感覺就像是一團棉被而已,很容易被忽略(而且地下室超亂!不知道是搜索的時候弄亂還是原本就這麼亂,結果局長自己受訪時也說警方在接獲報案時根本就沒有去地下室看),說不定最初警方也忽略。然後記者也有質疑,為什麼警方第二次沒有搜索房屋,反倒要求父親自己去搜索房屋的質疑,這就讓人懷疑警方的調查方式與能力是不是根本就是錯的?然後用自己的推斷來快速懷疑父母的嫌疑,只找出想要定父母之罪的證據而已。
《迷離懸案:選美小皇后之死》案件|警方對拉姆齊夫婦的先入為主的嫌疑認定!
《迷離懸案:選美小皇后之死》案件的起初警方就認定是拉姆齊夫婦為兇手!因為用來控制瓊貝妮的工具就是派西在地下室的「畫筆手柄」,瓊貝妮的死因是頭部受到重擊或是窒息(並且還有被侵害的跡象),但不管是拉姆齊家的球棒或是手電都沒有物證。導演Joe Berlinger深度分析這個案件調查中的「重大失誤」以及「媒體對家庭成員的誤導性指控」。它特別著重於重新審視警察和媒體在當時對案件的處理方式 ,這些失誤在當時直接導致案件未能迅速破案並促成長達數十年的混亂局面,以下是統整出的一些關鍵點:
🅰案發現場的保護失當:警方在最初到達案發現場時,重大的瑕疵就是「沒有仔細搜索整個家裡」,連瓊貝妮所在的位置也沒有被看過(警方沒有去過地下室),現場也沒有即時封鎖和保護,導致多名非相關人員進入現場(因為拉姆齊找了許多的朋友家人來家裡面對綁架案),這就足以干擾潛在證據的完整性,就跟紀錄片裡說到的「缺乏經驗會在犯罪現場造成很多程序問題」,也就是許多證據會被污染或是誤導。還有因為是父親發現瓊貝妮,把她抱到樓上,這樣的移動也等於是破壞有效證據,例如現場痕跡和纖維的分佈情況。
🅱媒體過度干預與推測:案件從一開始就吸引全國的媒體關注,但拉姆齊夫婦會被認為有嫌疑是始於刑警「琳達安特」在電視上的談話所帶動的風向,身為一個警察都知道偵查不公開,但她的言論都強烈暗示這對夫婦的「詭異行徑」,這是個很不專業的刑警,基本上打從一開始警方就從勒索信筆跡開始就形成一種父母是兇手的氛圍,所以這個琳達很肯定也是被這樣的氛圍與言論給擾亂,早就在一開始懷疑這對夫婦,扭曲夫婦的行為,紀錄片裡都展現出她的不專業,因為在受訪時她馬上就說「我確定約翰是兇手」。
這案件透過新聞過度推測並散播陰謀論,導致案件核心事實被模糊 ,媒體的壓力甚至促使執法機構急於公開嫌疑人,而非進行謹慎的調查。應該是說警方想要懷疑父母沒有關係,不過看得出來這個案件的線索都是「間接證據」,像是琳達覺得約翰行為可疑的證詞也只能當傳聞證據,但很快地警方就以這種「單一」的推測定案,也沒有去調查其他可能的嫌疑人,造成其他潛在證據都被排除,這就是典型的「隧道視野」(Tunnel Vision)問題,因為這整個案件可以看得出來警方都是在從「約翰的行為」去導向他是兇手,而不是用證據去證明。
約翰會這麼快去找律師,這種行為被解讀是「畏罪」,甚至媒體還講了一句我個人覺得蠻瞎的話,「普通美國人想到自己的孩子被殺害,都會說『你有什麼好不跟警方談的?你應該會想立即破案』」我想美國人是不是忘記自己國家的檢警體系讓人有多不信任?有多少被冤枉的案件是在這個國家裡發生的?(就連律師團也說到現在還有很多被冤枉的人在監獄裡只因為他們的辯護律師讓他們跟警方談),再加上警方根本就已經不相信拉姆齊夫婦,他們還指望拉姆齊夫婦去相信警方?如果我說什麼都不會被警察相信,再加上警方都已經對我扣上罪嫌了,那我當然會先準備好律師團來跟體制對抗啊!誰會笨到被警方給扣上罪名(這也是為什麼律師團會對約翰說「你們不懂運作方式」,因為主動去說的每一句話都可能被警方給扭曲啊)。
然後紀錄片裡還有承辦人員說「為什麼他們不要上警局去竭盡所能提供任何一點資訊?他們為什麼要逃?」看到這裡真的是滿滿的無言以及「是在哈囉?」,找出證據是警方的職責,怎麼會本末倒置讓家屬自己去提供?如果警方真的覺得他們有罪,那他們為什麼不要再去現場找到證據證明他們有罪呢?從紀錄片上那些認定夫婦有罪的言論大多數是在攻擊這對夫妻的行為,說實在的,如果他們是兇手,但是媒體對他們的解讀真的是蠻誇大跟扭曲,就例如派西在節目上的情緒化行為,竟然是被解讀成有吃很多藥…(一個失去孩子的媽媽會這樣反應不是很正常嗎?就算是有吃藥,如果心碎至極的媽媽會靠吃藥安撫情緒不也是正常的嗎?)。
🅲執法部門的內部不和:波爾德警方與地方檢察官辦公室之間的合作缺乏協調,導致訊息流通不暢並減慢調查進展 ,警方將重點放在拉姆齊家族身上,忽略潛在的外部嫌疑人,這種偏見性的調查方法導致其他可能線索被忽視。還有市長也對媒體直接下定論,應該是說這案件還沒有真正的結案,但她一直在捍衛警方的程序沒有做錯,也直接對外說這個社區沒有兇手所以不需要恐懼,這在案件上是很致命的一擊,因為這更是加重拉姆齊夫婦的嫌疑。(但這時間點根本就還沒有確切的證據,甚至DNA也還沒有揭曉,而市長就已經把矛頭給指向拉姆齊夫婦,她這樣的行為我在想很可能是她身為市長要讓市民覺得安心,而如果警方對嫌疑犯還毫無頭緒,那她也會被咎責,因此跟著警方一起把嫌疑指向拉姆齊夫婦)
🅳關鍵證據的分析失誤:❶ 生物跡證DNA是在案發後二十天被分析出來,拉姆齊家人的嫌疑就被排除,但這個重要證據卻一直對媒體、地方檢察官隱瞞好幾個月!這搞得這家人繼續被外界給抹黑和扭曲事實(那個薩克斯風的性暗示也太瞎,老實說電視節目對夫婦兩的指控都是在造成二次傷害,人們以為的正義,卻是傷害的可恥、還有爸爸桌上放女兒的照片為什麼要被解讀成是變態啦?!)。➋勒索信:紀錄片的最一開始警方是認為勒索信是用人工的方式來判讀,而且當時其實也不是一開始就判讀筆跡,而是從勒索信是來自拉姆齊家的筆記本就認定那勒索信是假的、兇手是拉姆齊夫婦,這一點我們在前面有討論過,如果要寫勒索信,兇手會就地取材也不奇怪啊(所幸被鑒定筆跡之後派西)。
🅴警方一連串的栽贓行為:警方為了要證明拉姆齊夫婦有罪根本是無所不用其極,當中「雪中沒有腳印」的論點真的很瞎,雪中沒有雪,根本就是因為當時沒有雪,所以當然不會有腳印啊XD 警方用媒體的施壓以及扭曲事實來針對拉姆齊夫婦,第二集最一開始呈現波爾德警局帶風向抹黑這對夫妻的行為真的很可怕,但老實說這也是司空見慣的事,因為媒體輿論都是這樣,警方為了不想要證明自己的過錯,就會開始亂帶風向來說自己的論點是對的,這就跟《製造謀殺犯》這冤案案件一樣,很多不實報導在第二集裡被挖出,但可以見得這些在當時造成了多少的混亂以及對父母、柏克的二次傷害?當然還有諷刺的一點是,如果真的有兇手,那真正的兇手真的是逍遙法外欸!
第二集《迷離懸案:選美小皇后之死》裡導演展現出警方和媒體對這家人脅迫和施壓的「無下限」,尤其是看到柏克也被指控就覺得很心疼,也覺得媒體為了要報導,什麼扭曲的事情都可以瞎掰得出來,傷害一個小孩子的心靈。
🅵波爾德警局和地檢的不合:警方認為就是拉姆齊夫婦所為,但檢方認為是入侵者所為,這案件真的蠻慶幸檢察官這階段可以有所自己的意見和釐清真相的方法,所以找了史密特刑警來調查這案件,當然檢方會覺得警方的論點有問題,這也是反諷警方本身的調查和起訴就是存在著很明顯的瑕疵和問題,我蠻喜歡史密特刑警的論點,他也先不排除認為家人可能有連帶關係,但他說到全然認為家人就是嫌疑人的做法不對,我覺得他的論點應該是:「單一的懷疑只會忽略其他面向的嫌疑人」,所以他也不是完全不懷疑父母,只是他也必須要找到父母行兇的動機,如果都解釋不通,那懷疑入侵者也是必須的。
看著史密特的推理和現場細節的思考真的蠻厲害!他完全是用證據來推翻警方「充滿漏洞」的假設,例如史蒂芬刑警的假設是派西因為女兒尿床而行兇,但瓊貝妮的床根本就沒有濕,也沒有被重新換過,看他的推理真的很精彩,打臉警方各種漏洞推論。但問題是這案件要不要起訴變成是一種「政治遊戲」,警局和檢方鬧翻,警局甚至對檢方施壓,搞得檢察官只能被迫妥協,但就跟史密特所講的「悲劇會再次打擊這一家」。
🅶找不到那是誰的DNA?經過大陪審團的決定認為警方沒有股的證據去證明拉姆齊夫婦該被起訴,但問題警方指認定他們是兇手,也代表他們不被起訴後,警方就不會去調查其他人,這案件就不會有後續。所以這案件被繼續追查是仰賴著民間的其他人對這案件的關心。導演將一些對這案件調查的人論點裡展現出「如果沒有證據該要如何找到嫌疑人的思路」,像是作家對選美兒童的媽媽們的訪問,鎖定可能有嫌疑的變態者,所以鎖定攝影師「蘭迪西蒙斯」,雖然他也不是不明DNA的主人,但我覺得至少這樣的出發點思路是好的,方向其實也是對的。
但是我有個疑問就是,如果兇手是為了要侵犯女孩子,那為什麼要留下勒索信?我是可以相信兇手是想要對人侵犯,但如果目的是侵犯,不要留下勒索信不是更好?更不會留下重要的線索不是嗎?確實那封勒索信很矛盾,因為兇手的目的也不是要錢,本來我以為兇手是因為不小心搞出人命才會寫下這封勒索信來擾亂警方的調查方向,但自稱為真兇的「約翰馬克卡爾」坦承自己確實有想要把瓊貝妮給帶走,只是不是現在,所以如果卡爾是真兇,那這封勒索信的目的就是真的!管家說從夏天開始卡爾就已經開始跟蹤和監視拉姆齊一家,不過卡爾到底是不是兇手?DNA竟然不匹配!所以卡爾也被釋放~
說到DNA有問題這件事,又回歸到當初的犯罪現場被污染,雖然約翰想要提出透過其他證物的DNA重新採樣,然後對過去懷疑過的人重新檢測過一次,但這作法被博爾德警局給拒絕,此這個案件再次成為懸案,卡爾也無法被確定到底是不是真兇~這案件在最終還是無疾而終,原因就在於體制上的阻擋,而且也超級諷刺的是真相與正義的揭曉,卻也不是體制來做,竟然是受害者家屬必須要拼命爭取…。
【總結】《迷離懸案:選美小皇后之死》評價好看嗎?
本紀錄片中,導演透過對歷史記錄和相關訪談的分析,揭露這些失誤如何影響案件的進展,同時探索現代技術能否彌補這些過去的不足,這案件到最後還是沒有結果,但導演希望讓觀眾了解,媒體干預和調查過程對於扭曲事實的影響力到底有多大、調查中的缺陷如何導致諸多陰謀論,並帶來對受害家庭的二次傷害,他強調揭露真相的重要性,試圖提供更全面的視角來理解這起悲劇性案件 。《迷離懸案:選美小皇后之死》紀錄片的調查過失和媒體扭曲案件其實也不是什麼罕見的現象,但卻也很諷刺美國的司法體制卻也是時常出現這樣的過失和錯誤,令人不勝唏噓,而我想懸案有時不是追不到兇手,而是體制自己把兇手搞到不見。
本站更多影劇分類:♥ Netflix電影|♥ Netflix影劇|♥ Disney+電影|♥ Disney+影劇
以上,觀後感分享給大家,個人一些淺見,歡迎在側邊欄位訂閱免費電子報,或是利用【臉書專頁】追蹤新文章發布!歡迎來【臉書專頁】聊劇情喔~♥ 文章中圖片擷取自預告、影音平台及其他相關網站提供之劇照,僅作為影劇推薦與評論所用,如有侵權敬請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