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章都很長,歡迎用目錄找重點▼
《寶可噩夢》電影
《寶可噩夢》Beau is Afraid 並不是鬼片,也不是恐怖片(它是一部美國超現實黑色喜劇片),本片由艾瑞·艾斯特編導,瓦昆·菲尼克斯、帕蒂·盧波內、奈森·連恩、艾美·萊恩、史蒂芬·麥金利·亨德森和帕可兒·波茜主演。我覺得編劇導演把「心裡害怕的東西」給刻畫得還比具象的恐怖片更可怕~這部電影的劇情、場景真的荒謬,而且整個讓觀眾很難捉摸,即便觀眾知道知道發生什麼事,可是因為荒謬到觀眾無法完全確定原因或需要記住什麼細節。《寶可噩夢》導演對這部電影的故事架構很另類,因為導演會讓觀眾從劇情中去撿一些麵包屑,就像是在搜集線索那樣收集起來然後拼湊出議題輪廓。
《寶可噩夢》這部電影真的差點因為片名而我錯過的好電影,我個人很喜歡這種探討人性和心理的電影,尤其本片最主要是在講述「情緒勒索」讓人窒息的議題,「愛到讓人恐懼」的矛盾情感,還有最重要的是「恐懼的本身」。我覺得《寶可噩夢》可以從兩個面向去看到「愛」和「恐懼」的交織,照理來說「愛」這種感受是讓人舒服的,愛可以是拯救一個;但也可能讓一個人死掉!那就是「愛到編成窒息的恐懼」~ 雖然《寶可噩夢》這部電影的劇情和情節真的是有夠荒謬,可是看得出來每個細節和情節都有編劇一定的用意!
然而,觀眾也不用擔心,因為《寶可噩夢》並沒有一個特別要解決的謎團,所以要是你太執著於劇情的荒謬和合理性,並且還要去拆解背後的各種原因,其實會影響到劇情的融入。我自己是覺得最好可以順順地讓觀眾被編劇導演帶著去感受想要表達的各種情緒,尤其是阿寶這個主角在各種情緒上會有很多直接的情緒給觀眾知道,因此我覺得觀眾是可以聚焦在阿寶身上和他的各種情緒,好好去感受母子之間的情感虐待有毒關係到底可以有多大程度毀掉人的一生?!
畢竟《寶可噩夢》片名就已經很清楚地告訴觀眾,看這部電影觀眾只需要先記得,這是一部關於一個名叫阿寶的人的電影;第二,他很害怕,可是他的害怕有特定的東西,但是就因為某個特定的東西讓他害怕,所以讓他對這個世界有更多害怕的東西。而編劇導演會帶觀眾去直擊「恐懼」的本身,恐懼是非具象的東西,是一種由內心生成出來的感受,搭配到有毒的母子關係,阿寶的各種恐懼都變得具象又令人憐憫!
📣 貼心提醒 📣
本文會爆雷劇透,還沒看過影劇的人請自行斟酌是否繼續讀下去喔!
本站使用平台以Netflix、Disney+為主,其他平台為輔,有些影劇不一定是Netflix的!
♥ 如果想定期獲得新文章通知,歡迎追蹤【Netflix追劇筆記本臉書專頁】
電影「寶可噩夢解析+劇情」
《寶可噩夢》劇情評論1.阿寶恐懼的起點
首先,《寶可噩夢》這部電影整部劇情架構和內容都是一種恐懼!這部電影的第一幕(阿寶沒辦法趕上飛機)讓我想到一部沙烏地阿拉伯的電影《駱駝復仇記》,裡面最主要是在描述一個女孩子因為家裡有著嚴格的父親訂定的宵禁,但一路上卻被各種阻礙給阻擋回家的路,而每次阻礙的出現,對女孩來說都是一場噩夢,因為沒有在規定時間回到家,對她來說每分每秒都是「恐懼」;而這樣的概念就有點像是《寶可噩夢》的概念,雖然故事議題和理念不同,但光是在《寶可噩夢》第一幕阿寶來不及回到家去幫媽媽慶生的各種阻礙與過程,這種「我永遠到不了」的困境感,對一個人來說是各種可怕的噩夢,因為會害怕沒有照著規定和框架走的「下場」會有多可怕,當然這也不知不覺中襯托出一個人的思想看內心被母親給綁架與禁錮的可怕。
說到阿寶對這個世紀的恐懼是從阿寶的出生那一瞬間開始的,導演很妙的是在《寶可噩夢》電影一開始就從阿寶出生的那一瞬間的恐懼開始,在產房這裡我們可以深深地感受到阿寶的媽媽一直在質疑醫生是不是沒把小孩抓好讓小孩受傷所以小孩才沒有哭?導演完美展現出這個媽媽的咄咄逼人,當然反觀到阿寶來到這個世界,觀眾就可以想像阿寶在這樣的媽媽教育環境下的各種窒息~導演在《寶可噩夢》電影一開始其實就已經很直接地告訴觀眾連阿寶在中年時期也是「受到媽媽的困擾」。
《寶可噩夢》裡阿寶和心理諮詢師的對話就可以大致上理解到阿寶的心理問題來自於媽媽,他的焦慮也是來自於媽媽。可是我覺得這故事有趣的是,編劇並不是直接講述出「阿寶對媽媽感到窒息」,而是靠著阿寶的一些生活行為舉止、對不小心喝漱口水就擔憂會致癌的恐懼、還有吃了藥沒有搭配水就覺得自己一定會死掉的恐懼等等來呈現「如果他死掉就會讓媽媽失望和傷心」的恐懼,導演讓「阿寶選擇與恐懼妥協」的方式來刻畫阿寶面對恐懼的退縮和屈服的習慣~而這樣的習慣和禁錮是哪來的?就是阿寶的媽媽,因為阿寶害怕讓媽媽失望!
在《寶可噩夢》在第一幕中讓阿寶面對的那些奇怪的事情幾乎都沒有勇氣去改變和面對,公寓被一堆瘋子給搞壞也還是選擇在家裡窩著 ;又或者是說當鑰匙和行李都不見時,阿寶問媽媽卻是「妳覺得我該怎麼做?我該報警嗎?怎樣做才是正確的?」,以這樣的對話能理解到阿寶人生所有答案和選擇都是以圍繞媽媽的情緒高興與否為中心(而且在電話中的媽媽聽到阿寶趕不上班機時,她的音調很明顯整個變得超不高興!)因此這明顯可以解讀阿寶害怕讓媽媽失望。
至於後來得知媽媽的死訊,對阿寶來說不是解脫,卻又是另一種束縛,因為他認為自己沒有趕上飛機所以媽媽才會被吊燈給砸死,這一點呼應到心理諮詢師說到「如果你已經知道井裡的水有問題,你還會回去第二次嗎?」這段話暗指著阿寶對家的恐懼明明就知道是有毒的,但阿寶還是莫名地要回去媽媽家的矛盾感。
心理諮詢師說:「你對於回家裡有什麼期待嗎?你是否曾希望她死了最好?有這種念頭其實也不是什麼壞事,我們可以想要某種東西同時又不想要,這些情緒可以共存」,即便諮詢師這樣說,阿寶內心是想要媽媽消失在他的人生裡,可是當《寶可噩夢》的第一幕劇情走到阿寶的媽媽真的死掉時,這樣的震撼不僅沒有讓阿寶解脫,甚至讓阿寶更跳脫不出對媽媽的歉疚和禁錮,從劇情上觀眾可以看得出阿寶得知媽媽的死時不僅是震驚,我覺得更多是阿寶內心湧現的莫名內疚,因為在諮商時阿寶的內心很顯然有著想要媽媽死掉的念頭,而阿寶的內疚就來自於:🅰他沒有回去所以沒有拯救到媽媽、🅱他以為自己的念頭好像害了媽媽。🅲他覺得自己讓媽媽不開心而很不孝。
《寶可噩夢》劇情評論2.我讓她羞辱了,我好不孝
《寶可噩夢》中當阿寶出車禍後昏睡了兩天,導致趕不上媽媽下葬的時間,而阿寶這個時間點是在恐懼害怕什麼?就是因為怕讓媽媽羞辱丟臉,所以覺得自己很不孝。在第二幕的故事中,我覺得議題就相當明顯,我覺得阿寶這角色完全能讓觀眾感受到什麼叫做「情緒勒索」對一個人的嚴重內心綁架!媽媽給阿寶的束縛已經深植於阿寶的內心裡,所以面對沒有辦法及時趕到喪禮會場成為阿寶內心中再次湧現的「內疚和害怕」。
我想東方孩子應該很能理解這種感受,因為父母會要求小孩去達成他們的各種期望,而當一個小孩無法達到父母的期待時,就會顯得自己不孝,自己不是一個好孩子,而這樣的內疚感會讓一個人被這種感覺困住,即便沒有人要求你,但你的內心總會將你持續地拉入深淵中,又或者是這個框架裡不敢踏出去!在葛雷絲的家裡,羅傑本來就答應要帶阿寶回家,但因為各種突如其來的插曲又延後了,觀眾可以看到阿寶的情緒越來越緊張,一直在找辦法回家,第二幕這場戲裡阿寶一直講著「我今天一定要回去」很多次,這呈現出他的焦急和回不去的恐懼。
「明天,別再自責」,這是葛雷絲給阿寶偷偷塞的一個紙條,阿寶在葛雷絲這個家我覺得他就像是去感受一個家庭以第三視角的方式在看阿寶,感受到阿寶有太過強烈的自我設限和自責,我覺得東妮騙阿寶抽菸的那場戲裡,就是編劇在引領阿寶「面對」他所懼怕的橋段,從劇情上來看,我們可以知道阿寶不吃許多垃圾食物,他能講出各種甜點所帶來的致癌和對健康的危險性,他也覺得抽菸就是會致癌,這表明著阿寶從不敢跨過去嘗試是不是真的有危險,就直接以媽媽灌輸給他的任何規則來定奪這個世界和一切。
「我不能發生性關係,對我會有危險,是遺傳性的問題,我爸死了」阿寶對女生的愛情觀就是如此危險,也是媽媽灌輸給阿寶的威脅和恐懼,又或者這就是一種阿寶小時候被灌輸並且深信不疑的一個謬論,也能解讀成阿寶童年所留下的創傷待改他對任何情感或關係的期待,因此他不敢愛、不敢像伊蓮那樣讓他嚐一口巧克力醬,即便這樣簡單跨出的一瞬間,對阿寶來說都是各種生死的天崩地裂恐懼。夢娜給阿寶從小的各種「恐懼」種子,目的就在於她想要獨自佔有阿寶的愛,才會如此將父親的存在、男女關係有著妖魔化,讓阿寶不敢與人有著任何連結。
然而,《寶可噩夢》編劇導演在第二幕中也強調到阿寶對母親的愛,事實上這部電影並不只有展現阿寶人生中被情緒勒索、道德綁架,還有所謂的「戀母情結」,在阿寶和媽媽旅遊的那場戲裡,阿寶認識了伊蓮,我們可以看到夢娜對於阿寶接觸的女孩子會有著意見和決定權,就如同我們東方傳統社會家庭那樣,你的配偶通常都要經過父母的同意,否則我們可能就會覺得自己不是個好孩子,對父母感到抱歉或不孝。在《寶可噩夢》中會一直有阿寶用第三人稱的視角去看到小時候媽媽幫他洗澡的那個畫面,當中夢娜有說「你這樣要讓媽媽傷心了喔」,這樣的一句話就是滿滿的情緒勒索和道德綁架,也是阿寶從小到大唯一學到的情緒:「害怕讓媽媽受傷」。
在這個家中的東妮是本片中唯一一個最敢表達自己真實情緒的人,片中本來她大吼大叫的橋段會讓我覺得她是最真實的人,她會捍衛自己的感受、為跟父母反抗、對比到阿寶在片中很常遇到問題就呆滯和自我封閉一整個晚上或是一整個早上的習慣,這就能知道阿寶是個不敢做任何決定、也不敢承擔後果的人。我覺得阿寶失去媽媽之後就像是突然失去可以幫他做一切決定的指南針,現在這個準則消失,阿寶也失去方向。(就像是舞台劇演的那齣戲一樣,台詞說到當我父母走了,我也失去了自我,這表面上是一種對父母的愛,但反方向也是一種莫名形成的禁錮)
《寶可噩夢》劇情評論3.樹林孤兒
有些邱比特會拿箭殺人,有些會設陷阱
選擇,是陷阱,還是機會?
《寶可噩夢》在樹林裡的這場舞台劇中,激起了阿寶對人生的不同激發,當中故事也是提到阿寶必須要斬斷與父母的那條鏈鎖,開始去探索人生和感受人生中真正的愛。當然這個舞台劇的故事也很特別,因為正當我以為故事是在描繪人去勇敢生活和擁有幸福人生的結局,卻沒想到阿寶在劇情中突然變成一個造成村莊瘟疫的罪犯,「你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有罪」,讓阿寶又開始在懷疑自己!
即便勇敢踏上路途會很辛苦和自我懷疑,但要唯有勇敢,並且承認自己的恐懼,直接面對,才能保有自己尋找家人歸屬的勇氣和堅定,「歸屬」終究會把我們繼續聯繫在一起!如果不是歸屬,那就要及早勇敢斬斷!每個選擇都不一定會將我們帶到一個幸福的結局,而幸福結局終究是靠著我們自己的選擇與改變而來的!(然而,《寶可噩夢》劇情非常特別,因為正當我們以為舞台劇的故事是阿寶的人生寫照與改變時,一個非常殘酷的現實再次重重地打擊阿寶,那就是這一生中阿寶根本不敢去擁有家庭,因為他對男女關係有著媽媽給他的思想障礙,所以當夢中的那一段美好故事被現實給戳破時,阿寶又被母親的束縛給緊緊綁住)這段幻想讓阿寶本來有信心可以斬斷與媽媽的牽絆,結果再次因為內心深植的價值觀給拉回現實。
《寶可噩夢》劇情評論4.原來這一切是夢娜對阿寶的考驗
阿寶回到終於可以回到家,但卻沒趕上媽媽的喪禮,在《寶可噩夢》接近結局中,事實上夢娜根本就沒有死掉,她從阿寶說鑰匙被偷並且趕不上飛機的那一刻起就決定要繼續設計這場「楚門的世界」來測試阿寶是不是對她這個媽媽的愛不變!(原來,在葛雷絲的家會有攝影機,也是夢娜對阿寶的監視)阿寶這一路上回不了家的阻礙與崩潰都來自於夢娜,在《寶可噩夢》結局中編劇導演將故事線拉回阿寶與媽媽之間的嚴重牽絆的解決,阿寶想要救贖,但媽媽不想給,甚至將所有的過錯和痛苦都歸咎於阿寶身上。
我特別喜歡阿寶在描述自己一直做的那個夢,那個他自己看著勇敢的自己跟媽媽反抗卻被送上閣樓的噩夢,這個視角我超級喜歡,因為《寶可噩夢》導演最後才呈現出阿寶事實上是個在水池裡被媽媽給強迫洗澡的那個懦弱、聽話的自己,眼前那個勇敢反抗的自己是他內心中的渴望,那個想要得到真相、得到自由的自己,只是阿寶這一生以來始終都沒有這樣做(反抗媽媽),因此在閣樓上的父親變成性器官,也是夢娜對阿寶最後的禁錮和打擊。
在《寶可噩夢》結局中我覺得編劇真的有夠狠,分明是不給阿寶一點救贖機會的概念,因為這趟旅程中我們原本以為阿寶可能會慢慢地得到心理的救贖,卻沒想到阿寶走入越走越深,他努力在一路上想要的轉變自我,結果被夢娜的網子給網得很深,在《寶可噩夢》結局中,阿寶的眼神真的充滿了悲傷,更是很多的無奈,他無法為自己贖罪,也沒有通過夢娜的考驗,夢娜的考驗就像是一個密閉的世界讓阿寶從未真正學會呼吸,阿寶掐死媽媽的那一刻,我想那才是阿寶真實的自己,但也僅僅那麼幾秒。
《寶可噩夢》結局
《寶可噩夢》結局裡的審判,阿寶被定為罪孽,律師將所有阿寶的無害行為變成一連串的罪行、邪惡,阿寶完全無法反駁,這場審判展現出一個人的好壞被父母給定奪的悲哀,夢娜的想法就像是如果不照我的話去做,你就等著自食其果的內心綁架。我覺得最後那場審判的場景做的還不錯,因為這個地方有水,「水」在本片中有著蠻大的意義,不管是阿寶小時候被媽媽逼迫洗燥的場景,還是醫生說吃藥一定要搭配水的恐嚇,又或者是在結局中阿寶坐的船最終翻船的場景一樣,完全表明著愛可以救一個人,但也可以殺一個人的雙面性,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概念。
《寶可噩夢》評價
整體來說《寶可噩夢》是一部真的蠻吃電波的電影,它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喜歡的電影,因為它的劇情荒謬並且沒有特定的套路與公式可以讓觀眾去猜測,有時候觀眾會難以去理解到這個故事想要探討的議題與故事是什麼,尤其是編劇導演是在到最後才真正把所有的線索放出來,埋得深雖然讓人覺得反轉的爽度不錯,但也會因此讓觀眾感到有些太深,在前面無法好好享受各種隱喻的存在~所以《寶可噩夢》對我來說是一部蠻適合二刷的電影,在第一次看過之後會知道整個架構,第二次則是會感受到編劇導演的「魔鬼細節」喔!
本站更多影劇分類:♥ Netflix電影|♥ Netflix影劇|♥ Disney+電影|♥ Disney+影劇
以上,觀後感分享給大家,個人一些淺見,歡迎在側邊欄位訂閱免費電子報,或是利用【臉書專頁】追蹤新文章發布!歡迎來【臉書專頁】聊劇情喔~♥ 文章中圖片擷取自預告、影音平台及其他相關網站提供之劇照,僅作為影劇推薦與評論所用,如有侵權敬請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