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老虎》一開始會引發我的興趣完全是因為看到一則新聞說這是印度版的《寄生上流》,原本看到「白老虎」這個片名還無法聯想劇情,不過看到海報上寫著「Eat or get eaten up」,就引發我對這部片的興趣,因為會下這種標題的一定是會探討「人性」這件事,也是我喜歡看的題材。
《白老虎》改編自 2008 年由印度作家阿拉文德阿迪加 (Arvind Adiga) 的同名小說,獲得許多獎項,也是《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的作品(在預告中也有寫到)。
我覺得印度對於自己國家的文化是極度注重的國家,只要是印度片幾乎都會牽涉到關於印度傳統的宗教、傳統文化、習俗、觀念思想、種姓制度等等,《白老虎》這部片也不例外,更是將觀眾跟著主角的視角去融入他的故事中,去經歷他經歷過的每個時刻與心境變化,等於是把觀眾變成主角,跳進印度社會中的時空中就對了。
《白老虎》被譽為「印度版《寄生上流》」,我看完後覺得有些想要傳達的一些理念有一些些像而已,嚴格來說根本不一樣,《寄生上流》想要傳達的寓意更多更深,不過《白老虎》也是別有一番風味,更著重於主角一路以來因為外界的無形禁錮,讓他內心變化產生強大發酵的過程與「悖德」的trigger。
延伸閱讀,韓國《寄生上流》電影:
Netflix電影《寄生上流》評價+心得+結局+劇透解說:對上流的渴望,卻擺脫不了真實的階級
▼我的文章都很長,歡迎用目錄找重點▼
Netflix《白老虎The White Tiger》評價(官方)+個人推薦指數
電影《白老虎》IMDb評分:7.2 / 10 (本片即時評分這邊請)
《白老虎》這部片全部都是用很寫實的方式呈現印度社會給觀眾,所以觀看時格外能夠融入這個社會與角色的心境,並且片中也特意用了一些有個思想衝突來做對比,讓觀眾能夠去了解一般外人與傳統印度人的思想差異。這對我來說覺得是很不錯的手法,因為我對印度社會並不是很了解,所以在不同角色的反應之下大致就能了解想要傳達的意義。
而且本片最特別的是主角寫信給溫家寶,利用第一人稱大量的口白方式佈局於整片之中,一方面是寫信用意,一方面也是讓觀眾可以直接入戲的手法,並且主角的口白不是單純講廢話,其實當中將了許多道理和名言,以及他個人心境的轉變和內心衝擊,我覺得在本片中,口白部分也是本片畫龍點睛的效果(畢竟以一個不懂印度社會的人來說,抽掉這些口白的話可能難以更細膩地懂得每一喬段想要傳達的精髓)。
《白老虎》這整個故事編排不疾不徐,每一段都有想要告訴觀眾的重點,不會過於急躁也不會過於拖戲,雖然片長長達兩小時,想要傳達給觀眾的資訊井然有序不混亂,甚至起承轉合的分配比例都剛剛好,我非常喜歡啊!
個人推薦指數:★★★★(滿分五顆星),如果你是那種喜歡看關於社會中不同階級對立題材,以及用小人物角度去看社會議題批判的電影,那這部電影大致上會適合你,雖然看過之後我還是覺得《寄生上流》略勝一籌,不過《白老虎》我還是推薦的~
Netflix電影《白老虎The White Tiger》簡介
▸Netflix電影《白老虎》評價+10看點:只剩吃人或被吃兩種命運你會怎麼做?
▸上映日期:2021年1月22日,片長2小時5分鐘
▸ 台灣片名:《白老虎》
▸ 英文片名:《The White Tiger》
▸ 個人推薦指數:★★★★(滿分五顆星)
▸劇情大綱:一個不願被外在環境所困的鄉下窮男孩,長大後想盡辦法要翻身,在偶然一次看到他理想中想要追隨的主人之後,決定踏上當起「僕人」之路,在這過程中,發現自己內心早已深根蒂固的奴性實在不行,必須要當起「白老虎」才能讓自己翻身,逃出被社會環境所困的「雞舍」。
Netflix電影《白老虎The White Tiger》看點+心得
- 看影劇本就很主觀,就是紀錄影劇心得,本站不會寫影評,只會寫心得觀後感。
- 心得(觀後感):小編的文章只會寫心得觀後感,找內容有共鳴的點作為心得分享,所以每個人的心得一定不同。
- 影評:用客觀專業的電影賞析方式,講述拍攝手法來告訴觀眾事實,小編幾乎不會寫這種類型文章,因此想要看影評的人建議看專業影評文章喔。
▸ ❶ 片中大社會背景概論
⑴德里的甘地雕像
甘地的雕像在本片中出現過不少次,以前學過有關「甘地」的歷史最有名的就是「甘地不合作運動」了,甘地在印度被稱為「印度國父」,他在印度歷史上有著很多偉大的事蹟,其中一項是「為貧困的底下種姓爭取權益」。
在本片之中,一開始巴爾朗坐在車子後座,車子經過甘地雕像,巴爾朗的臉色有稍微一沉,再搭配下一秒看見路邊一家人在外煮飯,儼然與甘地「為貧困的底下種姓爭取權益」的事實有所衝突,甚至在現今的社會,對照巴爾朗,種姓制度仍然還是印度社會所看中的文化,這也難怪巴爾朗看到甘地雕像時臉色會沉,因為現今的印度並沒有擺脫這樣的枷鎖。
⑵印度種姓制度雖然廢止但仍存在
種姓制度雖然已經被廢止,不過在傳統的印度社會中還是頗為遵行(之前我看過印度片《罪惡四重奏》也有講到種姓制度帶來的悲劇與罪惡,有興趣者可以看延伸閱讀:Netflix《罪惡四重奏》評價/劇情/觀後感:沈重又悲痛傳統觀念社會,直接呈現痛點 )。
通常種姓制度在印度社會中最常被問到的就是「高種姓還是低種姓」,在傳統的觀念中,種姓會決定著生活上的一切,不管生活、就業、交朋友、尤其是「婚姻」,越傳統的觀念中,對於跨種姓(跨低種姓)這件事是很嚴重的事情。種姓制度就是打從你一出生就註定你在這社會上的地位(所以學會怎麼投胎很重要)。
片中的巴爾朗說:「印度古時候是地球上最富有的國家,有千萬種種姓,現在只剩下兩種,有肚子和小肚子男人兩種種姓(意思是有錢人和沒有錢的人差別),現在也只剩兩種命運,吃人或被吃」。
所以在印度社會中,只要是低種姓的人,基本上就會被瞧不起,本片中的男主角也就是「低種姓」,所以當男主看到甘地雕像時才會這麼惆悵,因為種姓制度還是成為自己地位的枷鎖。
⑶ 為什麼感覺片中呈現的印度民主體系是假的?
在本片巴爾朗寫信給溫家寶時,當中就有寫到:「我知道中國人注重自由和個人自主」那一段,事實上搭配到本片裡面許多橋段內容,可以發現其實這一段話有點是在酸印度的民主體系。
首先,「民主」不是只有人民用選票選舉就叫做民主,印度的法律是承襲英國而來的,所以應該許多人民的基本權利都必須要做到,像是自由權、工作權、教育權等等,但是相比印度社會,大部分這些權利窮人都是沒有的,在沒有溫飽、沒有教育、沒有正確的判斷能力之下去投票,這儼然就不是所謂的民主,變成因為這些基本權利而受到控制才去做投票選擇,看著片中阿鸛他們家族對當地務農的一些人民收取費用就知道,連地不是農夫自己的,還要被地主給操控,這也就是為什麼巴爾朗會說:「如果讓我治理印度,我會先做排水管,然後才搞民主」。
在本片中有好長的篇幅是阿莎克和阿鼬一直拿著錢到處去德里奔波賄賂許多敵對黨的官員,阿莎克有說:「剛剛去賄賂部長,現在就開車經過甘地,世上最大的民主體系根本是笑話」。這也就是在說這些政治已經被受控制,根本不叫做什麼民主。
再者,本片一開頭巴爾朗的父親因肺結核死掉,因為沒有政客要在這村子裡間醫院,所以每次都要長途跋涉去別的村子就醫,搞笑的是醫院沒有醫生要來幫病人看病。巴爾朗才會說出:「在自由民主制度下,不當窮人有多重要」這句話,換句話說,只要有錢,才能自由地實現民主。
因此反推巴爾朗在信中對溫家寶說得關於自由民主這件事,基本上就是在酸印度民主體系是假的。
⑷像雞舍被禁錮、待宰、已經失去反抗動力
結合以上的種種社會現象,在印度社會裡,就被巴爾朗給形容成一個「雞舍」。這樣的形容容易讓觀眾可以想像。
「這個有一萬年歷史的國家,發展出最偉大的雞舍,牠們可以看得到、聞得到血,他們知道下一個就輪到自己,卻沒有反抗,不設法逃離雞舍,這裡的僕人也被教養成那樣,像是搬家公司,在僕人背後的家具至少是他兩年份的薪水,而他忠實地踩著踏板把錢交給老闆,不是因為印度人最老實,而是因為百分之99.9的人都被關在雞舍裡,僕人可信度強烈到你把鑰匙放在他手上都沒關係」。
這樣的說法其實就可以被解讀為被外在環境所禁錮的「無法翻身」,在這社會之中人們也已經懶得去做點什麼來改變自己,所以才會被男主給形容為「雞舍」,也意指在心境上已經是放棄掙扎了。
所以在了解完本片的一些社會背景重點之後,觀眾應該可以了解巴爾朗所處的環境,以及會更好去理解他在片中的心境轉變與衝擊的種種原因了。
▸ ❷ 巴爾朗在鄉下的家=典型傳統印度社會思想
在片中,巴爾朗在鄉下的家集結印度傳統社會的所有元素,當中庫蘇(奶奶)代表的就是掌控著家族的所有事(包括子孫的婚姻)與金錢的人,又或者是命令所有人的人,也等於是說是把大家困在「雞舍」的人,與其說是奶奶的錯,不如說是「傳統社會思想」的問題,也就是印度造就出來的「雞舍」禁錮,所以奶奶代表的就是「傳統印度社會思想」:
在本片中,觀眾會覺得奶奶是個很勢利眼的人,開口閉口就是要錢,然而,這就是貧窮印度人每天的日常,因為常常不知道下一餐在哪裏。本片中有提到錢的喬段有:
- 強迫基山去茶行工作,讓巴爾朗結束上學直接去茶行賺錢,還拿走爸爸當人力車伕賺來的每個盧比。
- 巴爾朗用奶奶可以成為村裡最有錢的女人這一招才讓奶奶心動,這也暗示奶奶思想封閉,甚至要求巴爾朗要每個月寄錢回家。
- 巴爾朗回到家,基山第一件事就問:「自從你去德里之後就沒有寄錢回家了」。
- 德朗孩子來找大君,是奶奶叫他來的,說可以學當司機。手中那封信是說你已經有七個月又兩天沒送錢回家了,都市敗壞了你的靈魂,這裡的生活很苦,因陀羅不高興,你一定要再送錢來,我替你安排了婚禮,如果你不回來,我們就叫那女人搭公車去找你。如果你不肯,我們就寫信向你主人說明一切。
所以最後巴爾朗決定再也不要跟家族來往就是因為想要逃離這個枷鎖,因為他內心是這樣想的:「她會把你的血吸光,你會只剩下空殼,她會讓你自生自滅,像爸爸那樣」。
巴爾朗說的「她」,雖然指的是奶奶,但因為奶奶也不過是這傳統社會下的產物,所以正確地來說,指得其實是「這個傳統社會思想」這個外在環境,也正是主角巴爾朗所謂的「雞舍」。
而在本片最後,透過報紙可以知道巴爾朗家鄉中的那些家族已經都被阿鸛他們給殲滅,其實也同樣是象徵著這個「雞舍」到最後都被吃掉,不僅呼應巴爾朗所說的「不是吃人就是被吃」,也呼應巴爾朗所說的「不設法反抗」的下場,就是被吃掉。
▸ ❸《白老虎》主角巴爾朗人設,其實他早以商人眼光去當一個僕人才能生存
本片中很特別地就是用信的內容去講到他的故事,利用他自己第一人稱的視角帶觀眾一起進入他的故事和心境,他一開頭的信中內容就說到:「印度企業家必須老實又奸詐,戲謔又有信仰,狡猾又誠懇,集各特質於一身。」
用了許多對比的形容詞來描述一個印度商人,很明顯地一開始就知道巴爾朗寫這封信時已經是個企業家,所以讓我覺得一開始的巴爾朗對印度企業家的描述其實也是自己一路走來的心境,也就是在描述自己早在一開始就用一個商人的心態去當一個僕人了。
當中雖然有時是用比較詼諧的方式來表現,像是巴爾朗用奶奶可以成為村裡最有錢的女人這一招讓奶奶動心給他錢去學開車,這一段雖然搞笑,不過卻就像是像商人一樣必須狡猾又誠懇XD 還有去阿莎克家要應徵司機時,硬是要跟阿鸛攀關係,極盡吹捧阿鸛,跟他裝熟,一路上還說自己會做甜點,簡直為了得到這份工作都或出去變狡猾了。
甚至在片中的巴爾朗常常對阿莎克說出善意的謊言(嚴格來說,比較像是對自己有利的謊言),這也是在表現出巴爾朗這個人擁有特種特質的「企業家」。當中粉紅夫人開車撞死人時,巴爾朗安慰他們沒有事情,最後的巴爾朗卻是嘴角露出微笑,說著:「那是僕人盡心為主人服務的笑容,而且是在最困難的時候」,這也表示在巴爾朗心中他有著不一樣的目的。
另外,巴爾朗找到方法偷偷去賺外快時,用的方法是:一、拿虛假的修車發票給主人,二、把你主人的汽油賣給其他司機,得心應手之後,到處開車載客收錢,當我看到那些現金,我一點都不愧疚,只覺得憤怒。說明必須對主子老實才會讓主子相信(因為阿莎克沒有發現巴爾朗偷偷幹這些事情),但要賺錢又必須奸詐才能賺到快錢。
▸ ❹ 命運只剩「吃人或是被吃」,巴爾朗會怎麼做?
「印度古時候是地球上最富有的國家,有千萬種種姓,現在只剩下兩種,大肚子和小肚子男人種姓,現在也只剩兩種命運,吃人或被吃」。
第一個面對「吃人或是被吃」的情況就發生在他與一號司機之間的故事,這一段也破像一個企業家一樣必須幹掉自己的對手「一號司機」,儘管自己沒有信仰,但拜拜也要拜贏自己的對手,甚至找到對手的弱點來攻擊,利用「穆斯林教」來讓一號司機離開。
當中巴爾朗與一號司機的對話是:「拜託,還有家庭要養」,但巴爾朗說:「誰沒有家要養呢」?這句話聽得我發毛,這就是巴爾朗自己所說的「現在只剩兩種命運,吃人或被吃」很好的應證,最後一號主人被解僱,悲慘的人生,要隱藏宗教信仰和真名,只為得到「僕人」這份工作(也就是不能用自己真正身份活著)。
老實說,巴爾朗這個角色本來就不是一開始被創造出來要殺掉阿莎克,這一切也不是巴爾朗本來就計畫好的,我覺得最後讓巴爾朗心境轉變的trigger就是巴爾朗硬是被阿鸛、阿鼬他們要求要替阿莎克他們頂罪簽下自白書那一次,套用巴爾朗所說的「吃人或是被吃」,在這時候巴爾朗體會到在這社會中被吃掉的感覺,甚至巴爾朗最後還有回想一次「我怎麼沒有想到要求任何報酬呢?」。
甚至在最後阿莎克還偷偷找到替代巴爾朗的人,再次讓巴爾朗內心給體會「被吃掉」的憤怒感。
所以巴爾朗說:「世界上最偉大的民主體系,對千萬個我這樣的人來說,要脫身只有一個方法,我得接受他家人會做的事,不只對我,也對我的家人,平常人絕對做不到,只有怪人、變態才行,說穿了,只有白老虎才能做到」。
也就是巴爾朗打算要「主動吃人」,否則會繼續被吃。
▸ ❺ 窮人與有錢人的對比
在本片中窮人與有錢人的對比已經很明顯,我就不一一記錄下來了,片中除了可以看到生活上的對比、從思想上也可以感受出來。尤其在思想上,巴爾朗講到:「有錢人生來就有大把機會可以揮霍,但窮人呢?」這句話讓我覺得非常有震撼感,甚至道出窮人想要抓住翻身機會都很困難了,這些有錢人怎麼可以將這些機會給白白浪費呢?
有錢人 | 窮人 |
有錢人生來就有大把機會可以揮霍,可能一次機會失去了也不會怎樣。 | 對窮人來說想要翻身的機會可能一生就僅有那麼一次,或甚至是沒有機會。 |
阿莎克家裡大房子。 | 巴爾朗家族睡通舖 |
主人住豪宅。 | 司機住地下室滿是蟑螂密不通風的地方。 |
巴爾朗帶阿莎克去拜神,阿莎克投「紙鈔」。 | 巴爾朗投「硬幣」。 |
在國外接受教育。 | 小時候已經被迫停學要去工作。 |
廁所芳香劑4300盧比,居然比巴爾朗的薪資還貴! | 巴爾朗的一個月工資也才1500-2000盧比。 |
像我主人那種光明中出生的人有行善的選擇,像我這種雞舍出生的人就沒有選擇了。 | 巴爾朗對一個乞丐投了一個零錢,卻被後面的阿鼬、阿莎克給訓了一頓:「你以為你是誰?為什麼要這樣做」? |
坐沙發 | 窮人家不一定有椅子坐,都是坐地上。 |
▸ ❻ 阿鸛、阿鼬經典的暴戾有錢印度人代表
阿鸛、阿鼬儼然在片中就是很經典地有錢印度人代表,同時也是對低下種姓僕人極度輕蔑的角色,他們的角色儼然也是和阿莎克、粉紅夫人有著不一樣思想的角色,他們是除了有錢,又擁有著傳統保守思想的人。
在片中可以看到阿鸛、阿鼬常常對巴爾朗動手動腳,基本上我覺得他們的角色就是要用來呈現社會階級對立的議題,因為阿鸛一開始就有問到巴爾朗種姓高低,阿鸛也因為巴爾朗低種姓而不想要雇用。
在他們眼中,僕人就是僕人,沒有所謂的權利可以享用,只有被使喚的用途。阿鼬也對巴爾朗規定車子要每天報里程數給主子、主子不在車上就不能開冷氣,「僕人要是一個人在車上還吹冷氣,就會騎到主人頭上去」,一方面是對僕人低下的地位要鞏固好之外,更是怕僕人逮到更多機會作怪而脫逃出雞舍。
所以阿鸛和阿鼬在片中其實就是使盡全力在壓住「僕人的低下地位」,像是巴爾朗對阿莎克說到自己有去了解網際網路,並且知道網路,卻被阿鼬給打了頭,這讓阿莎克不高興,阿鼬說:「僕人因此而尊敬我們」。甚至阿鼬也對巴爾朗說過:「阿莎克先生沒叫你,你就別像蒼蠅一樣討人厭」,在阿鼬的觀念裡,僕人只有使喚的份,沒有什麼所謂「自作主張」的份。
另外還有一次是電影後半段,因為巴爾朗得知自己不用被推出去頂罪而感動到想哭,卻被阿鸛一腳踹倒並說:「演夠了沒?演完了就繼續按摩」,這一幕讓粉紅夫人氣到去抓阿鸛的領子大罵。而這一段卻也是很經典的「僕人就是僕人地位」的表現,唯有這樣僕人才不會爬到自己頭上的強烈警告。
再來就是粉紅夫人在討論中的發言是被阿鼬很不順眼的,不准粉紅夫人在桌上發言,但對巴爾朗來看,這個粉紅夫人根本不在乎傳統,但在阿鼬心中,這就是傳統的思想「女人沒有發言的權利」,這個在印度社會中也是很經典的表現,因為女人社會地位不高,都是聽男人的話,不准發言的。
▸ ❼ 粉紅夫人不在乎印度傳統,也是擺脫種姓制度成功案例之一
粉紅夫人在本片中的角色有著很強烈的「反傳統思想」,粉紅夫人這個角色除了是護著巴爾朗的人之外,還是改變巴爾朗觀念的重要關鍵角色。比起阿莎克,其實粉紅夫人更是比阿莎克脫離「雞舍」的枷鎖,因為阿莎克有說過自己終究還是印度人,而且阿莎克還是有一點點印度傳統觀念的影子存在,但粉紅夫人就是完全擺脫「雞舍」的人。
其實在本片中如果不看巴爾朗這個逃出雞舍的案例,粉紅夫人就是個巴爾朗眼前活生生成功的例子。
粉紅夫人告訴巴爾朗他要去有自己事業並且成家立業,不能這樣當個僕人一輩子,而且還要有一個家。當時巴爾朗自己還堅持想要做僕人,而且自己做得很開心,讓粉紅夫人認為巴爾朗就是因為種姓制度才會一輩子在這個圈圈。(在這一段話之後,巴爾朗甚至去買牙膏、新衣服、鞋子、注重身上的味道,並且才知道不該在別人面前抓鼠蹊部的癢,這是父親沒有教他的,也沒有教他要刷牙。)
為什麼粉紅夫人要跟巴爾朗說這些?因為粉紅夫人自己是過來人,父母親是經營雜貨店的,自己也是好不容易脫離種姓制度的枷鎖,一方面其實也是想要鼓勵巴爾朗可以脫離只想當僕人的心態。
所以其實巴爾朗跟分紅夫人相處久了,心態上漸漸開始改變,甚至最後粉紅夫人為自己被阿鸛踢一腳而生氣感到不可思議地感動之外,又因為粉紅夫人離開印度時還給巴爾朗一筆錢,並留下一句巴爾朗不解的話:「你多年來一直在找鑰匙,結果門根本沒鎖」。
很顯然地都像是在暗示巴爾朗可以逃離這個「雞舍」,而所說的「你多年來一直在找鑰匙結果門根本沒鎖」那一句話除了像是在對自己說自己那麼努力想要找到鑰匙脫離這個枷鎖,事實上根本沒有鎖,想要離開都隨時可以離開,這一切都是你自己把自己的心給困住了,這也能解釋粉紅夫人最後釋然地選擇和阿莎克離婚。
另一方面也是在跟巴爾朗暗示,在這個雞舍之中,隨時都可以離開,因為根本門根本沒有鎖,一切都在自己的行動而已。
▸ ❽ 阿莎克有著不自知的舊有觀念?
整片中,這個阿莎克就是個人很好的主子,甚至巴爾朗也跟地下停車場的老闆說自己的主子是好人,我覺得這是很真心的感受與讚美。
在片中的阿莎克不僅可以讓巴爾朗直呼自己的名字,不用巴爾朗幫自己開門,也可以彼此之間保有秘密,一起玩電動(還拉巴爾朗一起坐在沙發上)、一起唱歌,遇上這樣的主子當然也能想像巴爾朗甘願當一輩子的僕人。
不過在一些喬段中也呈現出這個阿莎克在潛意識中有著不自知的上下既有觀念,像是阿莎克形容巴爾朗是半吊子,有讀過書,會寫會讀,但看過的東西不記得。雖然巴爾朗不喜歡阿莎克這樣形容自己,但也覺得阿莎克說得對,因為他們這種人(一般的印度人)腦中就是尚未成形、半對半錯的點子,相互衝讀牴觸。
其實我覺得阿莎克這個角色有點像是半脫離雞舍的角色,像是被夾在中間的角色,雖然他不全然聽阿鸛、阿鼬的話,但卻還是有時是個被指使做事的人,例如巴爾朗要頂罪的事件。
因為夾雜在中間,阿莎克其實內心很痛苦,他說過自己也想要在美國做音樂,但自己就是他媽的印度人,所以想去邦加羅爾改變國家的未來,我想這也是為什麼阿莎克會說:「真希望我也能過得像你一樣簡單,我可愛的巴爾朗」。
▸ ❾ 深根蒂固奴性甩不掉?改不掉?
在片中其實有幾幕很有趣,巴爾朗自然而然地都會把自己的地位給拉低,雖然這是主僕關係應該有的反應,不過有時候我覺得地位這個觀念已經對巴爾朗有著自然的自我標籤,也變成是一個本能。
其中有一幕是巴爾朗和阿莎克在房間裡玩電動,阿莎克拉著巴爾朗坐在沙發上,巴爾朗坐了幾秒之後又坐回地上,這不是因為地上比較好玩電動或是比較好坐,而是這是他的自然反應。(這一點從巴爾朗被叫去要簽自白書那一段就可以知道,巴爾朗一進客廳就直接坐在地上,沒有坐在沙發,平常窮人家裡也是沒有沙發或椅子可做的象徵)
至於巴爾朗的奴性,也就是他會無所不用其極想要去討主子歡心,在片中有太多這樣的片段呈現出來,有一些故意稱讚的話,都是很刻意的奴性表現,想要討主子開心,主子開心就會把自己給留在身邊,自己就能一直保有這份工作,像是打網球時,巴爾朗邊檢著網球邊誇獎主子應該要去參加奧運,還有其他巴爾朗對阿莎克的吹捧片中很多都有表現出來,這裏不列舉~
甚至在阿莎克因為粉紅夫人要和自己離婚而感到難過時,巴爾朗還是想要想盡辦法討阿莎克開心,但卻因為自己的奴性而讓自己被討厭,巴爾朗才會難過地說:「奴性在我體內深根蒂固,竄流在我血液中,深植在我腦子裡」。
▸ ❿ 巴爾朗成功翻身了嗎?他的「悖德」是正確的嗎?
故事的最後,巴爾朗為了逃出「雞舍」,所以必須把阿莎克給殺了,但這樣做下去,家族裡的人一定會被阿鸛、阿鼬他們給幹掉,不過這是自己要逃出雞舍的唯一做法,而且家族的人被解決掉也就像是暗示巴爾朗的理念「吃人或事被吃掉」的命運,又或者是是在暗示在家鄉的家族就是永遠想要待在雞舍的人,如果沒有想著要掙脫,那自己就是下一個被解決掉的人。
所以在巴爾朗拿到那四百萬盧比時還笑了出來,這是他掙脫出雞舍的成功象徵,所以不禁讓他笑了出來。在巴爾朗心中只認為:「窮人要翻身只有兩種方法,犯罪或從政。」
巴爾朗的翻身的確是成功了,片中並沒有完整交代巴爾朗如何成功創業的,不過的確是有用一些方法:
- 賄賂警方來幫助自己的事業。
- 用阿莎克的思考模式來經營,想著如果自己是阿莎克的話會怎麼做?
- 當他的計程車司機出事時,不會像自己以前一樣去被迫頂罪,而是自己出面解決。
然而,對於巴爾朗這樣如此「悖德」的作法來翻身到底合不合理?正不正確?我想肯定會是觀眾心中留下的一到困惑,畢竟這樣的作法很激烈,怎麼他的下場是成功翻身而不是被受制裁?
我覺得巴爾朗的想法很有趣:「有時我會想就算他們真的抓到我,我也絕對不會說那是錯誤,即使只有一天、一小時、一分鐘,明白不當僕人的意義,一切都值得。標準印度謀殺片裡情節怎麼做?窮人殺了有錢人,不斷做惡夢,死者追著兇手跑。沒那種事,真正的惡夢是你覺得自己沒下手,沒有殺了主子,你沒膽子,而且到現在還是別人的僕人,等你醒來,惡夢結束,你的確下手,我換邊生活了,我做到了,我逃出雞舍了」。
我覺得最終作者想要探討的也並不是所謂的合不合法、合不合適、道不道德,反倒是想要去表達人身在絕境中想要翻身並不會考慮這麼多,我覺得我們一般人無法體會是因為我們並不是生存在這樣的絕境中,也不是生活在印度,自然無法感同身受是怎樣的契機最後讓巴爾朗對阿莎克下手如此乾脆。
我唯一能夠換個案例去理解就是,當你完全沒有錢,肚子已經餓得要死,可能就會想著要去偷東西吃、去偷錢,不會去管道德問題了,我想作者就是想要表達外在壓迫的環境讓人們有著機端的思想吧~巴爾朗也只不過是被外界環境形塑成這心態,並且抓住那個窮人唯一的一個翻身機會(不然住在一個滿是蟑螂的房間一輩子你敢嗎????)。
延伸閱讀,韓國《寄生上流》電影:
Netflix電影《寄生上流》評價+心得+結局+劇透解說:對上流的渴望,卻擺脫不了真實的階級
本站更多影劇分類:♥ Netflix電影|♥ Netflix影劇|♥ Disney+電影|♥ Disney+影劇
以上,觀後感分享給大家,個人一些淺見,歡迎在側邊欄位訂閱免費電子報,或是利用【臉書專頁】追蹤新文章發布!歡迎來【臉書專頁】聊劇情喔~♥ 文章中圖片擷取自預告、影音平台及其他相關網站提供之劇照,僅作為影劇推薦與評論所用,如有侵權敬請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