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章都很長,歡迎用目錄找重點▼
《全美緝兇:賓拉登》紀錄片



《全美緝兇:賓拉登》紀錄片影集是聚焦在美國面對 911 事件後緝拿賓拉登的紀錄,導演所展現的視角是以「中情局」人員為核心,透過他們的立場和回憶、情緒、感受來描述他們十年中要緝拿賓拉登的所有付出以及面對的壓力!該紀錄片總共有三集,深入探討美國對賓拉登長達十年的追捕行動,這部紀錄片影集用豐富的訪談、檔案畫面和重建場景,呈現從2001年9月11日恐怖攻擊後,美國情報與軍事部門如何在全球範圍內追蹤這位基地組織領袖,直至2011年5月2日由海豹六隊在巴基斯坦將其擊斃的過程。


《全美緝兇:賓拉登》導演在講述緝捕賓拉登的過程非常有效率,但當中我很意外的是導演成功喚起觀眾對於9/11事件及其後續影響的記憶,透過這段傷痛的記憶,也成功地喚起世人對這事件的各種情緒與氛圍,所以當觀眾在看導演敘述情報失誤、官僚體系的延誤,以及最後那場突襲行動的戰略選擇時,都會深深地將情緒跟決策做強烈的帶動與融合,然後讓觀眾帶著這份情緒氛圍去思考美國在緝捕賓拉登時的各種犧牲和煎熬。
《全美緝兇:賓拉登》評價好看嗎?
《全美緝兇:賓拉登》評價好看嗎?總體來說我覺得還不錯,雖然前半段有點是在對美國比較暴力的行為和想法歌功頌德,但導演厲害的是在會後會讓觀眾感受到美國在這十年間面對緝捕任務的學道的教訓和省思,然後發現自己還真的被導演給帶著思考這場任務確實就是為正義而戰。或許你以前對 911事件大概知道,也知道賓拉登死掉的事件,也看過 911事件現場救難的慘烈氛圍,不過這部紀錄片影集特別的是以親身參與行動的軍事人員、CIA官員、白宮決策者親自現身說法,他們的敘述,不只是事實重現,更帶有親歷現場的緊張與情緒,使觀眾能更深刻地體會這場行動背後的壓力與不確定。
這部紀錄片以經並不試圖將歷史簡化為一場「美國的勝利」,反而勇於揭露在十年的追捕過程中,曾出現的情報錯誤、政治推諉,甚至是道德上的兩難。它挑戰觀眾重新思考,在國家安全與人權之間,應如何取捨?當年美國為了反恐而展開的「全球監控行動」與中東軍事介入,至今仍有深遠影響。透過《全美緝兇:賓拉登》紀錄片,我們不只看到賓拉登這個「頭號通緝犯」的形象如何被構築與追獵,也能看見一個超級強權如何在錯綜複雜的情報網中試圖拼湊出真相、找出突破口。
❤貼心提醒❤
本文會爆雷劇透,還沒看過影劇的人請自行斟酌是否繼續讀下去喔!
本站使用平台以Netflix、Disney+為主,其他平台為輔,有些影劇不一定是Netflix的!
♥ 如果想定期獲得新文章通知,歡迎追蹤【Netflix追劇筆記本臉書專頁】
Netflix《全美緝兇:賓拉登》評論+案件討論

《全美緝兇:賓拉登》劇情評論|恐怖攻擊的措手不及
《全美緝兇:賓拉登》第一集導演透過一連串的畫面展現出911事件從發生開始不同人的反應,這過程中是沒有幾分鐘之間的迅速(連續兩台飛機撞上世貿大樓,並還有一台正衝向五角大廈),還有塔台掌握到的一台飛機正處於準備襲擊的狀態,導演利用當時必須要迅速掌握事情脈絡的中情局作為訪談的核心,展現出他們的錯愕和擔憂,當中有人說「我們就是一直想著這個襲擊什麼時候會結束,擔心下一波襲擊又是什麼時候?並且會發生在哪裡?」這段專訪完全講述了當時不管是誰都會有的恐懼和擔憂。

這事件是發生在我國小的時候,當初印象中只有看到新聞一直播著世貿大樓和五角大廈被恐怖攻擊的畫面,這紀錄片才讓我知道原來當時還有第四架飛機是靠著機上的乘客而制止恐怖攻擊的悲劇,但他們卻也自己犧牲了,因為這架飛機最後墜機,他們的勇氣和最後的反抗,我想值得被世人給記住。而這部紀錄片的重點是美國如何摧毀賓拉登,以及中情局如何扮演關鍵的角色。
《全美緝兇:賓拉登》劇情評論|賓拉登過去歷史和恐怖攻擊組織的形成?賓拉登為什麼要襲擊美國?
1993 年中情局就有一個大部分是女性成員的小組專門負責賓拉登(我佩服她們的抗壓力👍),賓拉登過去是富有的善人,幫助阿富汗反抗蘇聯,那時美國也在對抗蘇聯,所以當時在阿富汗的這些戰士自認為自己是「聖戰士」,因為蘇聯真的被趕跑,蘇聯干預其他國家的時代也正式劃下句點,這對這個組織來說是個無比的榮耀,更是中東政權崛起的時刻,因此想要建造自己的帝國,想把西方的影響驅逐這個地區,這個過程基本上就是一個富家子弟轉變成恐怖組織首腦的過程。
至於賓拉登發動 911事件的動機是什麼?911恐怖攻擊事件是源自於基地組織對美國等西方國家干預中東地區,所累積的不滿累積為仇恨情緒所致,也就是說不爽美國干預穆斯林世界還支持異教徒領袖的行為,所以美國那些什麼自由民主、新型態的主意對賓拉登來說都是厭惡的,所以才會在 1988 年建立蓋達組織,訓練伊斯蘭激進份子出去攻擊其他國家,然後在 1992 年真的在葉門對美軍駐紮的飯店進行攻擊,後續還有幾次恐怖攻擊事件都是針對「美國人」或是真的發生在美國領土內(當中很多炸彈攻擊事件)。說到恐怖組織的崛起,我就有個疑問,為什麼美國會一直在干預中東這塊土地?

我稍微查了資料後大概是理解這是因為在一戰、二戰、冷戰留下的發酵,除了是二戰之後中東的亂局責任轉嫁到主導聯合國運作的美國身上,所以美國不得不去干預 ;然後還有中東這塊土地上的石油資源很肥美,而美國如果想要這資源,當然就會像賓拉登講的那樣去拉攏那些異教徒的人來對付或威脅這裡的伊斯蘭世界,那其實如果單純以最初賓拉登發動的恐怖攻擊來看,美國為了石油和對抗蘇聯而插手中東事務,反而成為極端主義的起源,最後自食惡果反噬到美國自己身上欸,這其實也是這部紀錄片的最後有提到的反思,他們有在想為什麼會被攻擊。
《全美緝兇:賓拉登》劇情評論|四個月前就掌握徵兆,為什麼沒有避免?
並不是說中情局沒有作為,而應該是說有避免,有做了措施,但茫茫大海中無法完全都毫無疏漏地防範(況且恐怖攻擊要以何種型態發生,沒人抓得準),《全美緝兇:賓拉登》紀錄片中有講到中情局其實一直都有掌握到賓拉登將要攻擊的跡象,導演特別展現出中情局的人們對於無法阻止悲劇發生的「自責」,尤其他們都有掌握到襲擊的可能性,卻阻止失敗,對他們來說,我想中情局的人們對於這份自責會是永遠的!
只是導演應該是想要把這種激昂的情緒給帶到布希總統的會議上,這樣的接續,是在刻畫美國人對於自己被攻擊的憤怒,就因為沒有好好保護美國,所以才會更想要復仇。所以餐會議桌上科弗提出殲滅賓拉登的想法成為唯一被布希總統接受的方式,這份傷痛總會給人覺得是不是變成是一種以正義為包裝的復仇?我是可以理解美國想要要把這種傷痛有可以抒發的方式(畢竟賓拉登的行為真的很糟糕)。

紀錄片的最初期有點像是合理化美國的報復性做法,有點像是在英雄化美國處理這件事的做法,然而看到塔利班部隊與美國的開戰,就會覺得美國的行為好像就沒有那麼單方面地殘忍,紀錄片一個方式還不錯,透過中情局緝拿賓拉登的各種準備和行動,讓觀眾看見這些人背負的使命以及個人所承受的負擔,尤其導演也蠻會利用美國世貿大樓的慘況來平衡觀眾對討伐賓拉登的合理性,這就是布希總統所謂的正義。
《全美緝兇:賓拉登》劇情評論|美國緝拿賓拉登的行為被質疑?
導演在紀錄片中回答了我這個問題,我也是確實覺得美國的做法是不是有點合理化他們自己所謂的「正義」?這是非常有爭議的,就連某部份的美國人或是其他國家的人會質疑『最根本的問題是你能靠殺戮解決這件事嗎?』」畢竟美國在阿富汗的空襲也是造成了當地平民的傷亡並且還沒有被重視這個人道性。靠著復仇和殺戮是否能解決問題?這就帶出第二集賓拉登在沒有死掉時,還被美國給惹惱,蓋達組織開始對全球進行恐怖攻擊,甚至賓拉登受訪時還表示要對付美國!

賓拉登沒有死掉,對美國來說是一陣錯愕,因為要找到逃走的賓拉登就會比以往更艱難,這還不打緊,最重要的是美國會更擔心下一次的攻擊將會發生!我覺得蠻厲害的是美國的情報可以如此厲害,中情局和聯邦調查局的合作下能夠掌握組織內部的架構和人物,透過這些下屬的行蹤來尋找賓拉登,甚至還發現KSM的穆赫塔爾根本就是賓拉登在911的同謀,整個911事件就是穆赫塔爾策劃的,而被美國抓的穆赫塔爾則是一直在保護賓拉登的行蹤。
在這裡《全美緝兇:賓拉登》紀錄片談到美國在古巴有個拘留所,在飛美國領土上可以對這些蓋達組織高層做高壓施壓,當然這些過程和手段都是不人道的,我蠻喜歡導演透過中情局反恐單位的成員說「以美國的名義折磨某人以獲取一塊拼圖,藉以阻止未來的襲擊嗎?不行!而且作為分析師,我知道還有很多其他資訊來源」,導演透過這樣的轉折來凸顯不刻意英雄化美國的行為,也稍微批判了美國對正義的盲目和自我美化。
導演以一些受訪者來對美國當時不道德的做法譴責,這是我覺得還不錯的不同觀點,導演展現出人類會因為憤怒和報復而盲目了自我,自以為是在伸張正義,事實上自己也是在做著不道德的事,這種正義是扭曲的,這也對比出美國在這場戰爭中是真的贏了嗎?還是在自欺欺人自己的行為是合理的?
《全美緝兇:賓拉登》劇情評論|美國政府和中情局承受莫大的壓力
我覺得最可憐的是中情局反恐分析員成為美國大眾譴責的對象,政府把幾年前沒有緝拿賓拉登的過錯都加諸於分析員身上,讓他們背負著那些自責,一直到現在,即便賓拉登已經死掉,這份愧疚和被責怪的委屈仍舊在分析員心中留下心魔~當中還有一幕是歐巴馬被質問政府的行政效力是不是不彰才會十年年還抓不到賓拉登?我想光是這樣的壓力,會再次讓政府對於殲滅賓拉登更為執著,蠻驚人的是中情局的七個人在阿富汗被線人給出賣而炸死的悲劇,這個轉折真的很驚人,這也強調出美國在追尋賓拉登下落的過程中充滿著腥風血雨和犧牲!

當看到美國透過「通信人」而找到賓拉登時,這過程確實用了不錯的方式來蒐證賓拉登就住在房子裡,例如透過影子計算身高、透過假醫生曲抽血採樣、透過在樹上架設監視器來知道這個房子裡住著什麼人、透過十年前記者採訪賓拉登的畫面知道賓拉登可能走路的樣子等等,原來中情局在搜集情報和線索時會這麼細節,而且我有發現這一次中情局在確認房子內的人是不是賓拉登時,顯得「格外謹慎」,我這覺這是因為美國這次不想要再打草驚蛇,不想要跟十年前那樣又讓賓拉登給逃走,分析員和專家在這件事上的執著程度讓他們幾乎忘了怎麼生活,當中一個分析員就說自己那段期間在幫兒子製作回憶影片時竟然沒有任何正常的情緒感觸,分析員總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所以一直在加班」,這是分析員說不出的痛苦,而且他們會痛苦,是因為在還沒抓到賓拉登之前,外人並不知道他們的工作內容,所以當中有個分析員在媽媽過世時只能說「我正在做很重要的事」。
《全美緝兇:賓拉登》第三集裡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海豹部隊出任務的視角去敘述整個訓練和準備過程,還有和家人孩子說再見的心境,即便他們是常常在出任務前跟家人說再見,也說這已經習慣,可是每次想到任務可能是最後一次時,還是會落下淚來,我想只要是人都一定不會習慣說再見(他們面對事先寫遺囑的那個心境,真的是心理承受最無比的壓力啊)。然後就是歐巴馬決定要突襲的最終決定,班有說歐巴馬感覺是想要做一個豪賭,透過紀錄片我才知道原來當時在做這個決策時是有多麽煎熬,導演很明顯地強調出歐巴馬有多麽希望這個已經拖了十年的任務可以結束,給美國人民一個安全的家園,讓這一切的壓力都能終結。
所以這個決定算是很大膽,又或者是說歐巴馬的運氣好?因為班有說情報沒有直接證據院子裡的人是賓拉登,而且要進入巴基斯坦也是危機重重,甚至可能跟巴基斯坦引發戰爭,不過我喜歡班說的「這是我們追捕賓拉登的最好機會」,會這樣覺得,我覺得是因為就跟分析員所考量的那樣,如果賓拉登在後續知道美國一直在監視和跟監他,那他遲早會突然做出逃跑的行為讓美國措手不及,所以確實這會是一個最好的機會。導演展現出高官在戰情室這裡聊起911的那一天,成功帶出這個任務重要性的許多情感,尤其是導演還是穿插出 911事件現場的畫面,成功帶動出美國人的悲傷和憤怒情緒,也凸顯出這個任務的必要性,看海豹部隊的突襲真的很緊張,也很佩服他們的臨場反應。
《全美緝兇:賓拉登》劇情評論|為什麼賓拉登要被海葬?
看到最後,我也相信里昂說的那句「正義遲到了,但還是來了」,我也終於可以理解美國對於抓到賓拉登的執著是為了正義,因為賓拉登確實有在計劃對西方各國的恐怖攻擊,美國不只是終結自己所受的威脅,也讓其他國家得以安全。最後官員解釋為什麼要把賓拉登給海葬是因為不想要讓賓拉登的埋葬地點成為一個被崇拜的地點,我想美國這樣做是想要完全杜絕他的勢力繼續助長或延續。

本站更多影劇分類:♥ Netflix電影|♥ Netflix影劇|♥ Disney+電影|♥ Disney+影劇
以上,觀後感分享給大家,個人一些淺見,歡迎在側邊欄位訂閱免費電子報,或是利用【臉書專頁】追蹤新文章發布!歡迎來【臉書專頁】聊劇情喔~♥ 文章中圖片擷取自預告、影音平台及其他相關網站提供之劇照,僅作為影劇推薦與評論所用,如有侵權敬請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