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悚片,鬼片

電影《史蒂芬金之猴子》評價+劇情5解析+結局,轉動發條,看看會發生什麼事?

The Monkey review
0
(0)

《史蒂芬金之猴子》電影

2025 年新上映的喜劇恐怖片《史蒂芬金之猴子》電影改編自 1980 年史蒂芬金的短篇小說,劇情講述一對雙胞胎兄弟比爾和哈爾在閣樓上發現他們父親的舊猴子玩具時,一系列可怕的死亡事件開始​​發生,兄弟倆決定丟掉玩具,繼續各自的生活,多年來他們的距離越來越遠。該電影由「奧茲柏金斯」執導,《長腿》和《不!》都是其著名的作品,也因為該電影由《厲陰宅》的溫子仁監製,所以有對於電影裡陰魂不散的猴子會有強烈的擺脫不了「詛咒感」,就跟以前的安娜貝爾一樣~

史蒂芬金之猴子》核心議題是討論「家庭創傷」「陰影」,透過哈爾的這個角色作為核心,強調出世代留下的創傷,以及他留給下一代的創傷,而這些創傷則是一直跟「那隻猴子」有關!導演的手法將這部作品定調為一種「喜劇恐怖片」,過程與調性非常荒謬跟瘋狂,導演透過這樣看似無釐頭的劇情,探討人性的黑暗面家庭關係複雜性,還有個人面對恐懼與過去創傷

《史蒂芬金之猴子》評價好看嗎?

《史蒂芬金之猴子》評價好看嗎?該電影算是一部中上等級水準的作品,它有它大尺度的特色,尤其是每個人的死法都瘋狂與荒謬,甚至一瞬間就葛屁的,光是在預告裡就散發出滿滿的強烈「調侃」「黑色喜劇」風格,它並不像我們過去熟悉的《安娜貝爾》恐怖詛咒風格,反倒更像是《絕命終結站》的死亡失控。我蠻喜歡電影裡將「玩具猴」設計成一種「童貞引誘」和創傷製造」的對比反差感,玩具猴外表不像是可怕的玩具,所以容易引誘人去轉動,歡樂的音樂中卻帶著很反差的可怕詛咒氣息,本是歡樂的東西,卻可以成為人心揮之不去的夢魘,直到劇情最後又繞回這個受詛咒的猴子是否真的有超自然現象的存在探討。

如果你本身喜歡《絕命終結站》那樣類型的電影,那你應該會喜歡《史蒂芬金之猴子》這部電影,因為整個節奏算是快速,在隨機死法和順序的過程裡,觀眾明知道有人會領便當,但不會想到會是誰,也比較令人驚奇的是人物領便當的方式算是蠻有創意,也是我喜歡的精準快速不拖泥帶水、不給人心理準備的速度!總體來說,這部電影沒有到完美,但也不是差到看不下去,看完之後會有某種空虛,但也會有某種的印象深刻。

❤貼心提醒❤
本文會爆雷劇透,還沒看過影劇的人請自行斟酌是否繼續讀下去喔!
本站使用平台以Netflix、Disney+為主,其他平台為輔,有些影劇不一定是Netflix的
♥ 如果想定期獲得新文章通知,歡迎追蹤Netflix追劇筆記本臉書專頁

電影《史蒂芬金之猴子》劇情5解析

電影《史蒂芬金之猴子》評價+劇情5解析+結局,轉動發條,看看會發生什麼事?
電影《史蒂芬金之猴子》評價+劇情5解析+結局,轉動發條,看看會發生什麼事?

《史蒂芬金之猴子》劇情解析:電影最一開始出現的人是誰?

2

劇情一開始,有個滿身血的男人拿著玩具猴去當舖要賣掉這隻猴子,然後一直崩潰地喊著「這不是玩具」,這場戲裡先是跟觀眾介紹這隻「玩具猴」的死亡詛咒能力,然後展現了一次快狠準的領便當,讓觀眾先認識這隻猴子之外,其實也埋下伏筆與暗示這個男人就是「比爾與哈爾的父親老彼得!從劇情中我們可以知道他被傳聞突然拋家棄子然後消失不見,但事實上他是因為怕這隻玩具猴將死亡帶到妻小的身邊,所以遠離了家庭,自己消失。這個現象就跟已經成家的哈爾一樣,也是想要保護妻小又說不清理由,最終只好自己與他們保持距離來保護他們,只是他也萬萬沒有想到這隻玩具猴又回到他的衣櫥裡,然後被孩子們給找到

《史蒂芬金之猴子》劇情解析:比爾為什麼這麼討厭哈爾?

3

這是因為比爾一直把父親拋棄他們的事情怪罪是哈爾造成的,所以比爾一直在欺負哈爾,像是把怨恨都加諸於哈爾身上一樣,再加上因為哈爾曾經使用過玩具猴,讓比爾未來想要娶的保母死掉、哈爾又因為轉動發條結果讓媽媽死掉,比爾這一生中最愛的人幾乎都是被哈爾給移除,這也是為什麼比爾一直在轉動發條希望哈爾可以死掉,這些轉動發條裡都帶著許多的「怨恨」,我在想這呼應到《史蒂芬金之猴子》裡每個人物領便當時都是給觀眾覺得「發洩怒氣快感」的原因,這些人物的死法都是最大痛苦,可是又是最精準的發洩,彷彿比爾把內心對哈爾的憤怒都透過玩具猴發洩出來一樣,展現出最殘酷的怨念

《史蒂芬金之猴子》劇情解析:人物死亡規則是什麼?

1

劇情中人物的死亡都是隨機的,這呼應到電影最一開始媽媽對兩個孩子說「人都會死,只是時間問題,這就是人生」,而且擁有這隻猴子的人即便親自轉動發條也無法指定要誰死掉,所以這些人物的領便當,全憑玩具猴的選擇,依照比爾跟哈爾自己有說「轉動發條的人不會死」,可是劇情中原本我以為是因為比爾想要逃避自己死掉的命運才會一直在轉動發條,不過他內心裡還有更深層的怨恨,就是想要哈爾死掉~因此才會一直轉動發條想要等待哈爾被除掉的那一天。至於小鎮會突然也陷入死亡,是因為比爾憤怒下的轉動發條過於頻繁,觀眾會看到玩具猴的鼓棒一直在敲打,頻率比原本地多。

《史蒂芬金之猴子》劇情解析:結局裡為什麼比爾會死掉?

既然「轉動發條的人不會死」,那為什麼比爾在最後還是死掉了呢?以畫面來看是因為轉動發條的人換成彼得了,所以他也成為那個可能會死的人,不過當中還是有一點我不解,因為後續比爾又把玩具猴給搶回去然後憤怒地轉動發條,形成小鎮全部的人受到死亡詛咒,這樣發球權又換到比爾身上,這樣照理來說「轉動發條的人不會死」是比爾和哈爾誤會的規則,應該是說「只要發條不轉動,那就不會有人死掉」才對,但這個規則卻又在結局裡被打翻,總之,這個玩具猴的規則根本就是沒有規則,它裡面居住地死神靈魂只不過是想要看著那些身邊死亡事件給搞到崩潰的樂趣罷了,但我覺得會設計成毫無規則與邏輯可言的死亡,也是象徵著在我們人世間本來就是這樣運作~

而比爾最後會突然死亡事實上是一個蠻諷刺的橋段,因為比爾對玩具猴的迷戀是基於「他被誤導的復仇慾望」而有的盲目,比爾想要透過玩具猴來除掉弟弟以發洩他內心裡對弟弟的怨恨,可是比爾的下場告訴觀眾,這種神秘力量並不會偏袒任何一方,也可能會吞噬你自己。而且非常諷刺的是比爾最後是被一顆叫媽媽名字露意絲的保齡球給砸死,這一幕彷彿就像是玩具猴在嘲笑比爾,不要以為你可以掌控死亡,也不要以為你能掌控規則,更是在諷刺比爾對哈爾的盲目怪罪,因為《史蒂芬金之猴子》劇情裡有特別提到媽媽是「突發性動脈瘤」而死掉,也就是說他們的媽媽不一定是因為玩具猴而死,這樣的橋段設計暗示著比爾對哈爾的盲目怪罪。

《史蒂芬金之猴子》劇情解析:結局那個蒼白老人跟玩具猴的關係?

看到《史蒂芬金之猴子》結局真的是讓我感到困惑,很明顯我們可以看到比爾和哈爾兩人真的把創傷給說開了,比爾的死上面我們有談論過,但這裡我想要談論的是哈爾跟彼得決定要把玩具猴帶回家,以防有人去轉動它。但是在路上停紅綠燈時,哈爾卻看到一個騎著馬路過的蒼白老人,這一幕真的超級突兀,當下我是愣住完全不懂這個意思,後來才知道原來這個路過的老人應該就是玩具猴裡的「死神」(有人說是《啟示錄》裡的幽靈四騎士之一「死亡」),所以它帶來一連串毫無規則和毫無邏輯得死亡,就是象徵著人世間本來就有死神存在,就跟我們人世間每個人的死亡方式不同那樣,有些人在睡夢中甜美過世,有些人則是很淒慘,完全沒有理由和規則,在《史蒂芬金之猴子》結局裡會繞回來刻畫玩具猴的來歷是一件蠻妙的設計,也就是說玩具猴是真的受到超自然力量的詛咒。

《史蒂芬金之猴子》結局:哈爾跟兒子為什麼要去跳舞?

4

導演受訪時說過「每個人都會死,有些人在睡夢中死去,有些人以瘋狂的方式去世,但每個人都會死。我認為也許面對這種荒謬想法的最佳方式,就是微笑。」我想觀眾看到結局時聽到哈爾跟彼得要去跳舞的對話會感到無比地困惑,事實上「跳舞」的橋段早在保母死掉的時候媽媽就帶著兩個孩子這樣做,媽媽的意思是要哈爾與比爾可以這樣面對「死亡」,而不是一直在畏懼和逃跑。

所以《史蒂芬金之猴子》結局裡哈爾也終於願意放過自己內心對媽媽死亡的愧疚想法,坦然地接受死亡就是會存在的天性,哈爾看到那個白馬騎士幽靈時也沒有害怕,哈爾還跟它點頭,甚至要帶著兒子去跳舞,這就是他面對死亡然後願意把玩具猴給照顧好的責任表現,他不再害怕,而是要永遠解決它。曾經有個理論是「背上的猴子」猴子指的是一個人想要逃避的某種責任或是事情,因此會一直在推托,想要把身上的猴子這個責任給交出去的感覺,在《史蒂芬金之猴子》中,哈爾和彼得要把玩具猴永遠待在身邊也有異曲同工之意,哈爾與彼得扛起確保玩具猴不落入他人之手的責任,然後跟兒子去享受父子的幸福時光,過去哈爾害怕猴子跳到自己身上甩都甩不掉,現在他願意接受這責任,保護所有人。

//MIR 文中廣告

本站更多影劇分類: Netflix電影 Netflix影劇 Disney+電影 Disney+影劇

以上,觀後感分享給大家,個人一些淺見,歡迎在側邊欄位訂閱免費電子報,或是利用臉書專頁追蹤新文章發布!歡迎來【臉書專頁】聊劇情喔~ 文章中圖片擷取自預告、影音平台及其他相關網站提供之劇照,僅作為影劇推薦與評論所用,如有侵權敬請告知刪除,謝謝。


你覺得這部影劇好看嗎?

點擊星星來評分

評分統計 0 / 5. 評分人數: 0

不需要登入註冊就可以直接投票喔~

Netflix追劇筆記本🍿

🍿 追劇不是浪費時間,是更了解自己和人生,喜歡從「追劇」去解構「人生哲學」和「人性」,小編喜歡帶觀眾探索劇情、人物角色的各種細節面!有時也愛看燒腦懸疑劇瘋狂推理、自己畫複雜人物事件關係圖。

✍️ 目前小編為【女子漾】長期駐站作者。本站合作項目有客座文章、廣告單元放置、文章授權、駐站作者、試映影評等等,📩 只要是你想得到的合作方式也都可以來信聊一下喔:contact@screenpotatoes.com

get this wid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