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fight for justice review
0
(0)

《無罪推定》介紹

無罪推定》台劇(A Fight For Justice)為2024年由華視與公視台語台共同出品的臺灣首部台語律政劇,是根據徐自強案改編,劇情描述許雁青律師接觸楊明德案件後,判斷該案件是冤案,提出證據證明楊明德清白卻不被法官接受後,發現自己面對的不是體制問題而是偏見問題,需要嘗試改變未審先判的偏見問題以證明楊明德清白避免他被槍決。

本劇的導演為張晉榮導演執導,集數總共有八集,每一集大約是50分鐘的片長左右(台灣地區的觀眾在2024/9/22可以於Netflix平台觀賞),《無罪推定》的演員陣容有莊凱勛(飾李正碩)、蔡黃汝(飾許雁青)、黃鐙輝(飾楊明德)、鍾承翰(飾陳至謙)、楊小黎(田家瑩)、呂雪鳳(飾劉金香)、洪毓璟(飾楊弘志)、楊烈(飾姜老)等人。本劇是全劇台語,因為我也會說台語,可以聽得出來裡面某些台語的台詞講錯(例如有把「反正」講成是台語的「搞不好」),不過並不影響觀看,而且我蠻佩服演員可以把這樣艱深的律政內容台詞講得如此順暢,是一部值得觀賞的影集!

先來說說《無罪推定》評價好看嗎?其實最一開始這部劇是有被我棄劇的,第一集的時候覺得都是台語有點難入戲(總覺得有些刻意),雖然我也會講台語,也聽得懂台語,不過整個調性就是好像沒有這麼順暢,可是之後又撿回來看之後,撐過第二集就開始變得好看,一口氣看了好幾集,深深被這部劇的劇情節奏和探討的議題所吸引。

我其實很高興台灣有這樣的作品在探討我們的司法制度問題,之前看《八尺門的辯護人》時也覺得台灣能把律政劇拍得有質感就覺得很驚艷,《無罪推定》就跟《八尺門的辯護人》一樣,把角色的情感和情緒刻畫、堆疊得很足、站在不同角度去探討司法體制一直存在的問題和瑕疵,還有那些被司法冤枉的人們的心境,同時最重要的是楊明德案件法庭的攻防戰,這部劇會好看就在於這部分,因為法庭戲的一來一往裡,導演成功地堆砌出與司法體制對抗的各種心力交瘁和司法絕望,以及司法再也不公平的原因(當然這當中也會去提到這個社會體制內的各種「現實面」),撐過第一集,後面劇情就會越來越精彩、越來越上癮!是一部值得觀賞的台語律政劇!

《無罪推定》預告

無罪推定》預告

我蠻喜歡這次《無罪推定》剪輯出來的預告,裡面的情感和劇情具有張力,不管是楊明德的心境,還是司改會在與法庭、司法體制抗爭的過程那種憤怒,都能看得到,透過預告和9分鐘的片花可以感受到這部劇中有多種的「調性」,有時候會是好笑,但大部分是正經和嚴肅的,編劇在角色的台詞裡都藏著許多的含義與暗示讓觀眾在觀賞的時候做思考,而且編劇在設計角色故事線上也有巧思,強調出人在這社會裡、體制裡都會被影響,當雁青從菜鳥律師變成是在這去在圈子裡打滾10年的律師時,她的想法以及看待案件、看待人的是否也會漸漸地出現「偏見」?人真的有辦法不帶偏見去審視每個人事物嗎?

《無罪推定》真實案件「徐自強案」

本劇改編自台灣知名冤案徐自強案,檳榔攤老闆徐自強因為親表弟的自白,被捲入一起綁架撕票案。即使他有不在場證明,卻被判了七次死刑,超過七十位法官都不相信他的清白。明明他沒有做,為何法官都不相信他的話?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無罪之路像是在打一場永遠也打不完的仗,這條再簡單不過的基本原則,卻隨著法庭上不斷的失敗,上訴再上訴,雁青開始明瞭這是多麽難以做到的一件事。人真的能完全不帶偏見看待另一個人嗎

無罪推定》9分鐘片花

貼心提醒
本文會爆雷劇透,還沒看過影劇的人請自行斟酌是否繼續讀下去喔!
本站使用平台以Netflix、Disney+為主,其他平台為輔,有些影劇不一定是Netflix的
♥ 如果想定期獲得新文章通知,歡迎追蹤Netflix追劇筆記本臉書專頁

《無罪推定》評論+劇情+解析

推!影集《無罪推定》評論+劇情+解析+9看點+結局(全8集),法院還是公平公正的單位嗎?
推!影集《無罪推定》評論+劇情+解析+9看點+結局(全8集),法院還是公平公正的單位嗎?

無罪推定台劇|解析1.「無罪推定」從沒有在法律上被落實過?

7

刑事訴訟法 § 第154條:被告未經審判證明有罪確定前,推定其為無罪,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

刑事訴訟法 § 第156條:被告之自白,非出於強暴、脅迫、利誘、詐欺、疲勞訊問、違法羈押或其他不正之方法,且與事實相符者,得為證據。被告或共犯之自白,不得作為有罪判決之唯一證據,仍應調查其他必要之證據,以察其是否與事實相符。

以前我也學過一點皮毛的《刑事訴訟法》,還記得當時當時老師特別強調這「無罪推定」的概念。而這兩個條文我特別會列出來,是因為這是《無罪推定》劇情中會提及「調查程序有瑕疵」的條文內容,也是暗示著執法單位在調查程序上的問題,卻被執法單位給忽視,而劇中提到這些「忽視」,就是來自於體制內的「人」。劇情裡雁青說到:法官每天看過這麼多壞人,就認定每個被告都是壞人,法官一旦有偏見,自由心證就會開始偏差,偏差久了,審判就會變成減法,慢慢減去對被告的有罪認定」。

無罪推定台劇|解析2.「如果大家都說你有罪,你就真的有罪嗎?」

第一集裡,透過雁青的視角去看楊明德捲入擄人勒贖案的過程和看法,編劇導演透過層層堆疊下,展現出司法在判決對錯時的偏見,在劇中有幾句台詞就說到「法院這樣判決就代表被告依定有問題」、「如果沒有做,人家怎麼會說他有做?」、「罪犯都這樣啊,說自己什麼都沒做」,編劇把這些台詞自然地融入各個角色裡,並且不以強調的方式來讓這些話語自然地脫口而出,這就展現出這會中的每個人都會因為別人的話語和操縱,然後被影響了自己的想法,甚至是不知不覺中被注入偏見

雁青說「如果大家都說你有罪,你就真的有罪嗎?」這句話雖然淺白,不過背後的意義很大!這場戲裡雁青有講到調查過程的瑕疵與問題,像是楊明德會被供出來是因為「警方的劇本」,也就是說柯興隆、楊得利兩人是被刑求逼供講出來楊明德的名字,而法院並不覺得這有問題,這場戲就已經暗示出連法院自己都「背棄無罪推定」,如果決定人生死的人都已經是不公平,那做出的判決和想法又怎麼能夠會真正公平呢?

推!台劇《無罪推定》評論+劇情+解析+9看點+結局(全8集),法院還是公平公正的單位嗎?

在劇情中,楊明德案件是一再地更審,雁青加入時已經是更五審過了,劇情裡有講到「依照張律師的判斷,要推翻是不太可能了」,這場戲裡諷刺的是司法本身不僅沒有無罪推定,卻反倒秉持著認為被告就是有罪的出發點和「人為偏見」,導演巧妙地暗示著法律體制中有人的「盲目」,為什麼每次更審的時候都不會成功?這是因為「更審」是指上級審法院廢棄或撤銷下級審判決並發回下級審再審理,雖然更審的法官不可以是前審法官,但如果更審了,其實就有點像是打點自己同僚或是同業的判斷與看法,如果真的改了判決,這會是一個大事件,甚至是被放大檢視判決的問題。

所以第二集《無罪推定》裡導演特別呈現那些法官應是找藉口推翻雁青提出的論點,這背後其實是整個體制的問題(例如社會輿論和長官給的壓力,還有對體制黑暗面的掩蓋),體制內的人要當吹哨者,恐怕沒人膽敢這樣做,因為這影響到的是自己的職涯,甚至沒勇氣與體制對抗(畢竟可能被這圈子完全封殺),總之,這就跟法務部長講的一樣「這體制不是靠正義就能夠運作的」,但這就是在諷刺法律會不公明平背後都是因為「人的自私與利益的糾葛而製造出法律的受害者」,而且還是一連串的關係

無罪推定台劇|解析3.這過程還要多少人付出代價?

家瑩:「法律是人定的本來就會有疏失、有瑕疵,最重要是可以修正直到合適為止」
雁青:「那這過程還要多少人付出代價?」

雁青不僅是身為法律人知道法律的問題,同時又因為自身家庭的經歷讓她很清楚知道法律絕對不完善,她也是站在體制內的人,她比任何人更清楚司法的問題。第一集李正碩和法務部長對峙的那場戲真的很精彩,李正碩講到:「法院不會判錯嗎?不會冤枉好人嗎?你不要忘記每一條死刑送來你這裡簽名核准才能執行,你是不是應該確定是否經過合法的調查、司法的公平、正義的審判,這才是你的職責,不是只會簽名而已!

從李正碩的台詞裡就可以知道方正良案件不是冤獄的第一個案件,更不是最後一個案件,即便李正碩擁有理想一直在無法賺錢甚至是養不起員工的「司改會」裡奮鬥,但他對抗的體制靠他的力量幾乎都撼動不了,他會在麵攤那裡惆悵、他會憤怒,這場戲營造出「司法改革」的路到底有多艱辛和痛苦、多麼遙遙無期,「你跟我最大的對手就是『時間』,我們沒有那麼多時間,我們不能再讓第二個方正良出現,你知道嗎?」李正碩道出這條路上的急迫,因為每個被判決死刑的人送去法務部長那裡簽名就沒戲唱,他們要面對的隨時都是被送件到法務部長那裡。

推!台劇《無罪推定》評論+劇情+解析+9看點+結局(全8集),法院還是公平公正的單位嗎?

這呼應到雁青也有跟朋友講到「法律改革過程」的緩慢和無效率,法律要改革的冗長過程可是用「好幾年」起跳的這過程早就已經不到有多少無辜的人因為法院做錯判決而喪命。我覺得這部劇很表明地在挖出那些我們以為的正義,雁青說過「以為法律是保護需要被保護的人」、還有她說「我以為司改會是可以替人洗清冤枉的地方」,雁青講的這些話,其實背後都有著我們看不見的黑暗與利益的糾葛,還有更多的是「現實面」「各種的無奈」。

楊明德可是被關了14年還是無法透過司法來證明他的清白,雁青從原本的菜鳥律師變成一個在圈子裡打滾十多年的律師,但楊明德的案件還是一直在延宕,這樣漫長的日子和過程,呼應到雁青對朋友講的「這個時代不管在怎麼變,世界都一樣」,看看她努力了10多年,這個體制還是一樣,法院不承認自己的過錯就是不承認,他們擁有權力也是百姓無可奈何的,就像是李正碩講的:「反正整個司法體制都一樣,集體裝睡」從調查到判決、更審,集體對程序瑕疵都「視而不見」。

無罪推定台劇|解析4.「我沒本事與這隻怪物抗爭,只能放棄抵抗」__楊明德

我真的以為司法是公平的,以為司法是為了保護老百姓而存在的,所以我被通緝後,才會主動投案說明,現在我總算知道司法不是人民的保護傘,反而是害我送命的怪物,我沒有本事與這隻怪物抗爭,只能放棄抵抗黃鐙輝把楊明德這個角色詮釋得很好!從最一開始的單純(以為司法會證明她們犯罪)、到憤怒(生氣表弟為什麼要害他而在監獄裡打架)、到恐懼(半夜聽到獄警的聲音都以為自己死期已到)、到絕望(法庭上已經不再相信這個體制)、到放棄(準備好衣服和遺書),他把楊明德這角色坐冤獄的「絕望」演繹到極致,話語中,楊明德每句台詞都惹人憐,尤其是那句「別再給我家人希望了好嗎?已經夠了」還有他要媽媽寄給他一套新衣服好面對槍決執行,想要跟家人斷掉所有連結,以及他提早準備好遺書面對生命的結束。

編劇導演在楊明德這角色上的心境過程刻畫得很仔細,許多場戲都是楊明德和媽媽之間的對話,這呼應到李正碩對法務部長所講的「這是關乎到一個家庭欸」,失去希望的不僅是坐冤獄的人,更是家屬們的煎熬和痛苦,這牽涉的不是一條人命,還是更多人的生命和人生(看看楊弘志長大後在社會上一樣被貼上偏見的標籤就可以知道,司法濫判案件造成的影響不是一個人,而是一連串的人)。

我很喜歡這部劇透過親情的方式讓楊明德「再次」看見已經失去的希望,第三集那張媽媽的照片很催淚,尤其是前面接連好幾場媽媽在會客時想要傳達給楊明德的希望和勇敢都被楊明德拒絕,現在透過照片,他能親眼看到媽媽為他做的所有努力,導演透過楊明德再次看到陽光的這畫面,構圖出楊明德心中浮現的一絲光明和希望(因為過去楊明德內心是絕望的,絕望的人絕對不會主動去看光亮的地方,所以這瞬間的楊明德願意抬頭看陽光,這表示他願意期待著外面的世界)。

4

無罪推定台劇|解析5.「我還以為法律可以保護需要被保護的人,我真的想太多了」__雁青

雁青這個角色在劇中是蠻複雜的角色,不是因為她人設複雜,而是她的故事線的交織是比較多的,但我覺得這角色設計得很不錯,她有堅忍、有無奈、有失落、有絕望,但也有希望,即便她對朋友說「承認吧,無論時代怎麼改變,這個世界一直都是如此」,可是在她的角色裡我看到她不願就此「服輸和接受」的韌性(她就是很典型擁有理想的律師),第二集裡她努力找楊明德的不在場證明,來回碰撞和失敗,本讓她想要妥協於這個體制,不過她的視角去看「法律」以及「人」,每一個觀點都很銳利。

推!台劇《無罪推定》評論+劇情+解析+9看點+結局(全8集),法院還是公平公正的單位嗎?

我喜歡編劇展現的不只是「法律上的瑕疵」而已,還有「體制內的人的問題」呼應到雁青所講的法律以為是可以保護需要被保護的人,編劇點出這個社會法律會不公在於整個體制內「人」的問題,楊明德會被冤枉的問題在哪?

  • 警察調查階段出問題:就在於警察想要在這種案件上得到功勞藉以升遷,第二集裡分局長鴻哥講到「這種案件如果辦好,前途無量」,在辦案的過程裡刑求逼供的行為就是要加快抓兇手速度,這一點的發生就是諷刺體制內在追求證據的過當和不法,甚至是無中生有出不該有的第四個共犯(警察因為想要快點結案符合社會大眾的期待,因此在案件中作梗)。

    體制內警察想要的是升遷,利用「污點證人來利誘共犯的自白來講楊明德的名字做減刑」,雖然從兇手的口中得知楊明德是主謀沒有錯,但因為依照刑事訴訟法要求,案件都必須要有其他直接證據來證明兇手真的有犯罪行為才行(禁止使用自白來定罪是因為要避免被逼供),也就是說在警察那裡就應該要確定好楊明德有犯案的證據才行,才能移送地檢署看需不需要起訴,結果在檢察官那裡也沒有檢查楊明德的犯罪證據。

  • 起訴忽略刑事訴訟法的程序問題:也就是說楊明德的案件是「警察的劇本」完成的(這也是雁青所講的),第三集裡李正碩講到這個案件「調查、起訴、審判」整個過程都有問題,因為警察所犯的調查瑕疵本應該要被地檢署給發回重新調查或是補足證據的,結果檢察官卻是秉持著這些有瑕疵的證據起訴,也沒有秉持著「無罪推定」原則來懷疑「證據力」(例如共犯的證詞共出別人本來就不能當直接證據)

  • 法院判決嚴重問題:法院的判決是因為社會輿論壓力而做出的不公正判決,因為第一集裡就可以知道當時代的擄人勒贖案件很多,也是社會人心惶惶的來源,因此周紹雄案件在新聞上也非常受到注目,所以判決肯定會有上級的壓力、社會輿論的憤怒期望而做,因此當媒體的渲染和誇大之下,就會讓審判幾乎是往社會大眾所想要的那樣去判決,而偏偏很諷刺的是社會大眾都是透過媒體來得到片面的資訊,認為楊明德絕對有罪,所以在這樣的多方加乘效果之下,楊明德拼命喊冤,即使他有不在場證明,卻被判了七次死刑,超過七十位法官都不相信他的清白,就連法醫也是法官他們自己人,還可以配合的!

無罪推定台劇|解析6.「司法都是照他們的規則在玩,最好的辦法就是打破規則」__李正碩

8

從劇情上可以發現整個司法體系裡的問題比想像中更多,就像是法官對大法官的不爽、法官對司改會的不滿,每個人所認為的「法律公平正義」定義都不一樣,就像是每個領域都會有流派一樣,而且根據監察委員長也說「絕對的權力會使人絕對的腐敗」,法官在批判大法官和司改會的時候用詞是一種侵略性的,例如「他們是管到我們法官的頭上來了」、「這案件如果到我手上絕對讓他們知道什麼是司法不能褻瀆」,光是這樣的話語,就展現出人在體制內「利用權力來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的腐敗,所以為什麼法律體制從不注重「無罪推定」,因為的整個體制都歪掉,只想要靠著案件讓自己可以證明自己的地位。

這部劇在法律的「攻防戰」營造得很緊湊,同時也刻畫出法官在法庭內的各種「濫用職權與程序」,就好比第三集裡的更六審又是被法官給亂改遊戲規則不照法律程序來要對付李正碩,如果法官都已經不照合法程序走,那李正碩也只好跟法官玩心理戰XD,爭取到「重新調查」甚至透過重新法醫鑑定的方式讓案件有了轉機,導演的法庭遊戲裡充滿的是心理戰,而不是只有證據力而已,這讓觀眾可以很清楚明白,民眾所認為的法律並不是行為有沒有犯罪,打官司根本就是在比心機和耐力、玩心機的遊戲。

無罪推定台劇|解析7.僵化的體制是長期累積下來的慣性造成的盲點

不管是哪個圈子裡的體制,還是我們所生活的社會(例如職場、公司也是),其實「僵化的體制」一定都會存在但這些僵化的體制是如何形成的,就是「長期累積下來的習慣」,當一個人這樣做好像沒事,另一個人就跟著這樣做,然後越來越多人這樣做,變成一種「積非成是」的社會和環境,本劇中也有一些在法律界或是社會存在的一些僵化體制和社會現象:

➊職場性別歧視與騷擾:她對於當律師的理想很強烈,可是遇到的律師事務所不願接受女性的潛規則卻是讓她四處碰壁,導演在她身上一直強調「突破性別框架」,也諷刺著「父權主義」即便已經有「平權」的法律存在,還是會被社會的框架給牽著走,就像是雁青自己也講的「我都還沒得到自由,就先被一堆枷鎖束縛」,讓光是在起步就是不公平的起跑點,讓她在過程以及邁向終點的路上更為艱辛。

➋第二集裡李正碩講到「妳幫忙楊明德案件不是什麼公平正義,而是想要證明妳是對的,那個沒品嘉是錯的」,在雁青身上我們可以一直看到雁青在執著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實力的過程中,身邊圍繞的都是這個體制裡的四面楚歌,雁青每次在案件陷入膠著的時候都會衝衝她自己的一條路,拒絕跟著體制裡的僵化文化走。對照到法官的書記官,觀眾就會發現在這個體制內的人不一定每個人都真的能認同,可是那些不認同的人又不一定可以有勇氣很本錢跟體制對抗。在雁青跟團隊在楊明德案件走到要「聲請法官迴避」的時候,那時候李正碩就說「妳還年輕,司法這條路還很長,現在退出,沒人會怪妳」,這就是在這個圈子的現實面,因為得罪了法官,以後要打官司永遠都是困境,每個人在體制內都是這樣,害怕這樣的黑化

❸李正碩:「想做對的事,難免要有犧牲」,因為司改會是社會團體,經費快要入不敷出,所以他只好選擇跟許品嘉合作來得到贊助,李正碩一樣在這體制裡盡量保持著自己的理想,但是在這角色上我看見的是他面對的很多「現實面」,就像是秘書所講的,要追求理想可以但至少要先溫飽。而在楊明德的案件中,他面臨的也是這整個體制的「現實面」,如同法庭上都只能照著法官的喜好和他們的規則在玩,就連第四集裡要聲請法官迴避,過去的案件根本就是「零」,也就是說法律本來就這樣規定,但經由人的介入,也根本就沒有公平性可言,這也是為什麼陳律師會說「有問題的不是制度,是人」。

無罪推定台劇|解析8.雁青追求正義時也在體制內被影響了判斷力?

第六集《無罪推定》老委員對司改會的一個志工(曉玲)侵害,這個事件在司改會造成一個緊繃的抉擇,李正碩的計畫是希望可以用一些政治的力量來影響司法的改革,畢竟司法改革還是需要透過聲量、人脈、政府的程序才能進行,老委員確實在司法改革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針對楊明德的案件,編劇強調法律人在追求理想這段路上的荊棘與寫實面,難道為了要追求理想就要有所犧牲與吞忍嗎?在這樣有著矛盾的狀況裡,追求法律正義的司改會又會怎麼決定?擁有正義感十足的雁青又會怎麼看待?

然而,其實老委員的案件在第六集裡有著代表意義,最主要是編劇要襯托出雁青在這個體制內已經十多年,她所講求的「無罪推定」是一直跟著楊明德案件的,但當面對到同時聲稱被老委員給侵害時,她「也是認為無罪推定」嗎?因為雁青就好像一口咬定老委員做錯事一樣,在這體制中雁青也開始因為壞人看多了,所以開始有了麻痺並且偏見或是只聽單方面的習慣,這也是為什麼第六集的李正碩不能對老委員做出相挺的表態,因為他自己也內心裡早就認定老委員有最什麼,因此老委員在李正碩面前的生氣,說著「你就這樣把我定罪?!」的話語,就是在諷刺李正碩在體制內也是一樣,都潛意識地被影響了。

1

當然這裡並不是說老委員就真的沒有嫌疑,也不代表志工曉玲就是說謊,我覺得《無罪推定》編劇要設計出這個案件的原因就在於人在這社會中一定都會漸漸地養成有偏見所以看待事情的時候容易被左右,就像我們自己在看這部劇時一樣,當曉玲的真實身份被拆穿之後,好像又會反過來覺得老委員沒做錯事,是曉玲在說謊,然而,我覺得司法的功用就該在於「釐清誰在說謊、誰犯罪了」。其實我以前有看過美劇《謀殺入門課》時就覺得法庭其實跟我們一般人想像得很不同,美劇裡有講到法官看的不是證據,而是看誰的故事比較能說服法官(就是劇中講到的要說服法官,因為法官判決都是靠「自由心證」),最終取決的都是講故事,而不是證據。

因此我們人很容易被故事的起伏和高潮或是劇情給欺騙,人就會不自主地因為內心的固定價值觀去被說服,有時候故事裡所講的真相其實並不是真相,而是藉口,所以針對曉玲被侵害的這件事上,我覺得雁青如果是真的秉持著「無罪推定」的律師,那就應該最一開始都不是站在誰那邊,而是應該站在中間的角度、上帝的視角,去判斷當中事件的「實質」真相

無罪推定台劇|解析9.用政治影響司法,進行改革?

9

無罪推定》的後半段劇情漸漸地把「政治」元素加進司法中~這也是現今社會體制裡常有的操作,編劇精準地將政治與司法之間的掛鉤揉合在一起,讓司法變得更為複雜~當然也是諷刺當「人」掌握了司法權時所帶來的「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腐化」,在劇情裡看到藍法官和其他法官在談論的內容就可以知道,他們所擁有的是判決的權力,可是當中卻帶著私心~

我喜歡陳律師站在李正碩和雁青之間的論點,他很像是看著雁青與李正碩個自在追求法律理想上碰撞的人物,我覺得他這角色會被編劇用來特別阻止政治與司法有掛鉤的人物,就在於不希望司法被用來當作是政治操作的工具,也不希望司法的判決到最後會變成是政治因素而有失公允,這一點就很像是「三權分立、五權分化」的概念,畢竟如果權力的界線打破了,就會讓權力更為可怕,司法就真的再也回不去,這也是為什麼陳律師會說「有些界線是我們不該踏過去的」(例如觀眾可以看到第七集裡鴻哥以前是警察,現在要出來當政治人物,這不免就會是政治與司法上的掛鉤)。

我喜歡陳律師講的那句「我們現在是談成功,還是在談救楊明德?」,這個提點就像是在告訴我們在這體制內好像都會不自覺地被拉扯過去,李正碩在後期面對案件似乎是漸漸走向政治化就是好像習慣解決問題利用政治來幫忙的概念),例如李正碩請議員的幫忙而把被抓去警局的成員們救回來,又或者是李正碩為了不讓楊明德的案件受到沒老委員幫忙的影響選擇「非法律」的法是來處理,編劇在李正碩這個角色上刻畫了十年來在體制內打滾有了變化的痕跡。

法律這件事其實在我們生活中已經不是那種「正義」,而是被拿來當成是「工具」,就像陳律師所講的「用社會輿論來給司法壓力不是好辦法」,因為這個社會會有很多不同的聲音,人性並非都理性的,所以會引來更多的紛爭、吵不完的議題(例如廢死)、解決不完的衝突(不同聲音帶來的危險, 像家瑩的護生聯盟就被針對,她也故意被針對),甚至是切不斷的利益糾葛(連政治都會想要來摻一腳的利益、享用林明德案件來炒作)。

台劇《無罪推定》結局

「無罪推定結局」評價好看嗎?總體來說我覺得還不錯,編劇導演把楊明德的角色故事線收得感人,並且也針對法院、法官、辯護律師的角度來看這個體制的問題,而對於司法體制的看法,編劇導演也透過情、理、法多方視角來讓觀眾去思考人民對法律的信任與不信任原因,最後導演下的結論我很喜歡啊!「人民不是怕司法會犯錯,而是怕司法知錯不改」~法律有存在的必要,但不能成為傷害無辜之人的武器,更不是滿足個人利益的工具,而想要改變法律,每個人都可以,每個人都能付出力量來改變,讓法律可以時時進步,讓更少人犧牲。

//MIR 文中廣告
a fight for justice ending
台劇「無罪推定結局+3解析」,尊重前判和遵守前判是不一樣的!

本站更多影劇分類: Netflix電影 Netflix影劇 Disney+電影 Disney+影劇

以上,觀後感分享給大家,個人一些淺見,歡迎在側邊欄位訂閱免費電子報,或是利用臉書專頁追蹤新文章發布!歡迎來【臉書專頁】聊劇情喔~ 文章中圖片擷取自預告、影音平台及其他相關網站提供之劇照,僅作為影劇推薦與評論所用,如有侵權敬請告知刪除,謝謝。


你覺得這部影劇好看嗎?

點擊星星來評分

評分統計 0 / 5. 評分人數: 0

不需要登入註冊就可以直接投票喔~

Netflix追劇筆記本🍿

🍿 追劇不是浪費時間,是更了解自己和人生,喜歡從「追劇」去解構「人生哲學」和「人性」,小編喜歡帶觀眾探索劇情、人物角色的各種細節面!有時也愛看燒腦懸疑劇瘋狂推理、自己畫複雜人物事件關係圖。

✍️ 目前小編為【女子漾】長期駐站作者。本站合作項目有客座文章、廣告單元放置、文章授權、駐站作者、試映影評等等,📩 只要是你想得到的合作方式也都可以來信聊一下喔:contact@screenpotatoes.com

你也可以在這裡討論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