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敲門》(Knock at the Cabin)是一部2023年美國末日心理恐怖電影,改編自保羅·崔布雷的2018年小說《世界盡頭的小屋》。電影由奈·沙馬蘭編導,《敲敲門》劇情故事講述一名小女孩和她的兩個父親在度假時被武裝陌生人劫持為人質,對方要求這家人做出選擇來避免世界末日降臨。《敲敲門》IMDb評分為:6.1 / 10(本片即時評分這邊請),說到奈沙馬蘭導演的作品,我相信如果你沒有聽過他的名字的話,肯定也看過幾部他的作品!像是《詭老》《分裂》《破・天・慌》《地球過後》《惡靈電梯》《靈異象限》等等。
影評《詭老》評價3解析劇情+結局:2天內過完人生各階段存在的恐懼
《惡靈電梯Devil》劇情/觀後感:「下一個死的人是誰」密閉恐懼
沙馬蘭導演的作品通常會有種特點,他會喜歡不浪費間的故事架構設計,會使用緩慢燃燒的懸念來對對「人物」做敏銳關注,還有人性弱點的探視,甚至會搭配一些奇特的邏輯跳躍,最後給觀眾一個多愁善感的扭曲結局。這次《敲敲門》末日心理恐怖電影也是如此,雖然他尊重小說的設定,但他對原本書籍的結局有所改編,導演自己有說他想要把「黑暗」用不一樣的方式來呈現,並留給觀眾一個重要的懸念給觀眾去咀嚼,對我來說他留下的雖然感覺是很明確的結局,但對我來說會覺得這是一種另類的開放式結局。
《敲敲門》劇情故事前提是同性婚姻夫婦艾瑞克和安德魯,以及他們心愛的七歲女兒正在享受田園詩般的鄉村度假,在說話輕聲細語的陌生人羅納德的帶領下,有四個陌生人來到這個小屋外,他們自稱是天啟者,看到末日的預言,所以他們努力保持禮貌和這對同性夫妻來溝通,可是實際上們是要將這家人劫持為人質,他們的理由很簡單:世界末日即將來臨,只有三人願意犧牲其中一人才能避免世界末日的來臨。
《敲敲門》影評與評價(無雷)
《敲敲門》的故事前提很快就揭示給觀眾了解,然後展開這「四騎士」與艾瑞克、安德魯之間的對立(四個陌生人在《聖經》中隱喻著四騎士),但有趣的是他們的對立不是「血腥暴力」的,一開始我還以為是砍殺片呢。一旦觀眾發現到這群人的到來並無惡意,這部看似入室搶劫的驚悚片很快就會變得更加發人深省和富有哲理,為什麼會覺得是有哲理,這是因為這四騎士雖然不是帶來直接的血腥暴力,但他們極力在說服屋中三個人其中要有自願死掉的「說服過程」,我覺得更是充滿「情緒勒索」,所以他們是不是真的善良,是不是真的沒有暴力?我覺得故事是給觀眾自我判斷~
馬沙蘭導演使用的手法很妙也很平衡每個角色所代表的意義,雖然《敲敲門》的重點是在「選擇」,但導演也特別著重在四騎士的角色在電影中的重要性,來推動兩個男主角如何做選擇的心理過程。這四個表明自己善良的入侵者,被一個極端的情況推向了極致,這種內心衝突的原因是微妙和暴力的不尋常的混合(不僅僅是心理上的),就如同我前面所說,觀眾看完電影之後仍然不知道這四騎士說的話是不是真相?我們該不該相信他們?編劇導演使用這樣的設計給觀眾心中埋下一個更大的懸念去反思,也同時帶出兩個男主角在幾場儀式帶來的末日後果中受苦,迫使他們做出選擇,《敲敲門》會給人一種左右為難的感覺,那就是我們分不清這四騎士到底是情緒勒索、霸凌,還是真的為能看見預言的天啓四騎士?
《敲敲門》沙馬蘭就是這樣,喜歡用這樣的「模糊性」搖擺觀眾觀看電影的內心,可能上一秒會因為這個角色說了什麼、做了什麼而覺得四騎士好像說的可信;但下一秒清醒的兩個主角的科學解釋又覺得我們該站在兩個男主角這邊,這是導演做的很棒的一個手法,就是為了要讓觀眾感到「困惑」,你要不就相信羅納德他們有說服力的預言,要不就站在安德魯這一邊~這樣的「模糊性」在結局中也一直延續者,以至於讓觀眾永遠無法完全弄清楚真相是什麼,以及這是否只是一種操縱,還是只是強烈的巧合結合?
在劇情中兩派人馬都有各自堅定的立場,我蠻喜歡這個故事中帶出「犧牲儀式」的設置,導演雖然淡化露骨的血腥場面,可是這些儀式確實會影響人的心智,給人一種強烈的自責和愧疚感,並且似乎會強化改變一個人「做出選擇」的強大力量。這是很妙的哲理,我們要讓一個人死掉拯救世界,可是必須要對方同意被殺掉,這種「溫和的暴力和勒索」比任何肢體暴力更強烈。同時也用這樣的方式,導演可以去挖掘更多的人性(不管是四騎士還是兩個男主角),導演更多是關注雙方之間的心理和哲學鬥爭「壓迫」,尤其是導演特別喜歡用很「貼近」的鏡頭來呈現這種壓迫感,相當不錯。
沙馬蘭想像中的世界末日是有著一張非常人性化的面孔,《敲敲門》很不錯的地方是平衡震撼、暴力死亡、懸念,和情感暗示的方向。電影中,導演會深深讓觀眾感受到人性化的啟示和選擇的重量。每個人都被引導去衡量自己的選擇所帶來的令人不安和不可逆轉的影響。就好比四騎士,他們被矛盾的衝動撕裂,並被他們可以忽視的神秘幻象煽動 ; 而「選擇的負擔」落在兩位父親和小女孩身上,他們可以無視燃燒的世界只關自己就好,但道德十字路口的存在好像又把他們釘在原地,在「責任」上游移著。
而關於末日的設計,導演很大的篇幅都是透過「電視新聞」的方式來呈現,所以角色能對外的窗口也只有電視新聞,這是很聰明的設計,因為人類最怕的東西就是「不確定性」、「未知」、「看不到的東西」,這是蠻有哲理的人性探索,這種感覺就很像是洗腦一樣,你不必看到外界真正被毀壞樣子就會感到恐懼。我覺得《敲敲門》就像是一場「思考的實驗」,帶領著觀眾作為那個必須要作為被犧牲者而拯救世界的人的話,你會怎麼抉擇?你又會因為什麼樣的契機而轉變自己的想法?如果四騎士說的是對的,那該怎麼辦?
我喜歡《敲敲門》在角色之間的許多思辨,搭配著導演人物臉部特寫鏡頭,觀眾會逐漸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每個人物的人性上,透過許多細節看到他們情感上的痛苦,而且《敲敲門》整個場景很簡單,可是劇組利用自然環境和燈光效果,在這樣一個寧靜的地方增強孤立感,和入侵的不和諧感,本來讓人覺得死亡和厄運離自己很遙遠的,但世界的命運卻撞進這間小屋。角色之間的思辨對話是有趣的,他們各說各話完全沒有要溝通的感覺,是非常對立的兩派。而對話中就像是是處於一個宗教狂熱派VS科學理性派的爭論~但人類終究是人類,面對在眼前看到的赤裸裸人性上演,一個人的心智被動搖的機會到底會有多大?
《敲敲門》的結局很直觀,就是觀眾眼前看到的那樣,導演將原作的結局改編成自己設計的結局,雖然結局看起來真的是簡潔俐落,乍看下導演是真的給出了一個非常明確的答案,可是看過沙馬蘭導演作品的觀眾應該都會知道他是一位無論拍攝什麼都能讓觀眾留在電影中的導演,通常沙馬蘭的電影,觀眾會情不自禁地認為劇情可能還會有驚喜和突然的曲折,不過《敲敲門》結局很直線型,似乎這樣就是這樣。不過就我自己看來,導演還是留下了「模糊性」給觀眾自己去腦補,即便導演好像給出答案,但觀眾內心中肯定也會對結局有不一樣的解釋。
老實說,殺一個人就可以拯救世人的理論讓我腦補很久,因為故事中其實還有很多未解的問題,總覺得兩派角色之間講的都有道理,但好像又有邏輯和細節上的空洞還沒填滿。可是後來我想了許久,我覺得《敲敲門》就像是沙馬蘭另一個作品《詭老》那樣,在結局中那個神秘的海灘真相已經不是重點,最重要的是在這過程中的「人類們」,導演想要刻畫的是這些人的人性和情感,人類會從中得到什麼、會得到什麼心靈救贖,這才是重要的。
本站更多影劇分類:♥ Netflix電影|♥ Netflix影劇|♥ Disney+電影|♥ Disney+影劇
以上,觀後感分享給大家,個人一些淺見,歡迎在側邊欄位訂閱免費電子報,或是利用【臉書專頁】追蹤新文章發布!歡迎來【臉書專頁】聊劇情喔~♥ 文章中圖片擷取自預告、影音平台及其他相關網站提供之劇照,僅作為影劇推薦與評論所用,如有侵權敬請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