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劇|觀後感】《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茉莉的最後一天、孔雀、必須過動:媽媽以為的愛都很自私, 看完前2集之後,尚覺得滿意,題材也很棒👍,雖然第二集的平行時空搞得我很亂,不過大致上不影響劇情的發展和觀看者的吸收🎬。
接下來就是最後三集的觀後感啦,若還沒有看過前兩集觀後感的讀者,可以先閱讀這篇喔👉 【台劇|觀後感】《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媽媽的遙控器、貓的孩子》:媽媽對孩子的期望已經走火入魔
– – – 《茉莉的最後一天》– – –
這是一個套路很好猜的一集,看完之後我覺得這一集還好🤨,沒有劇情上的大轉折,不如前兩集的精彩🤫,一開頭就能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故事主要描述女兒不明原因自殺,而媽媽為了找出害死女兒(茉莉)自殺的真相而運用科技走進女兒的記憶🤯,才漸漸恍然大悟自己所要找的兇手並不是別人。
值得注意的是,這部片的顏色調配很美、很柔,不管是房子還是演員的衣服顏色都很馬卡龍顏色,讓觀眾視覺不會有壓力或是雜亂😍,沒想到劇組可以為觀眾呈現這麼美的畫面。我在猜會不會是因為這一集的劇情太過沉重,所以運用柔和的顏色讓冠種可以舒緩腦神經😎,不然會有股莫名的壓迫感🧙♀️。
以拍攝角度來說,茉莉死前死後的畫面跳來跳去,還好是因為時間點很明顯(也就是茉莉的死前及死後做分割點),不然我覺得觀眾會看到錯亂🤪(畢竟觀眾比較喜歡無腦的看下去)。不難發現這集運用的是倒敘法方式在透露出茉莉自殺的原因🤔。這個跟黑鏡的某一集很像,媽媽的監控使得孩子崩潰,父母口口聲聲說孩子都很乖,一定是別人害的,卻沒想到自己對自己的孩子會如此陌生,對自己的孩子完全不了解。
而當然媽媽又是主角👩🏭,因為媽媽本身就有高學歷光環👨🎓,就怕在親朋好友之中輸不起,所以茉莉的媽媽將所有期望一切加諸於茉莉身上,往往沒想到自己的孩子是在自己手中給掐死的👿,看完之後本集可以用「情緒勒索」這四個字來當結論,劇中媽媽很常講出「我好歹也是國外讀書回來的高材生,如果不是因為生下你們,我現在也是個教授了」,是一套非常完美的情緒勒索。
我覺得這集當中所使用的科技只是一個媒介👩💻,也就是運用科技的方式可以讓媽媽從旁觀者的角度看見自己對茉莉的種種,因為從旁觀者的方式看自己才是最清楚的,我覺得這也透露出自己認為對的事對別人來說都是件可笑的事。
當中我覺得運用這個可以走進茉莉記憶的科技對媽媽來說是故意安排的,為的就是要好好讓媽媽嚐嚐「在茉莉生前的她做的那些悔不當初之事」👿,也讓媽媽知道不如在茉莉生前用心體會女兒內心的後悔感👩🏫。
總歸一句,別人高學歷的背後(光鮮亮麗的背後)承擔的是甚麼壓力我真的完全不懂。
– – – 《孔雀》– – –
這個題材很新鮮,很有創意,整集在講的就是「人被貪婪給控制」的故事😳。後來我才知道會用孔雀當作主角的原因原來是因為「孔雀是華而不實的生物,所以運用牠來向人類索取一些讓自己有點內在的東西」,也同時在展現人性對慾望的貪心,徹底展現貪婪交換來的慘痛代價💧。
一開頭的學生排隊顯示制式化的教育方式👩🎓,當中也呈現了學校對制式化的教育,不准問不會考的問題,當一個學生只能讀書、讀書、讀書。而媽媽(江美琪)就因為學歷低以前在職場上吃過虧,因此拚死拚活想要讓孩子去讀升學率最好的學校,最後漸漸失去理智、犧牲自己讓孩子的成就更高🙋♂️。
誰都沒有錯,錯的是貪婪心作祟🙈。被欲望給蒙蔽。這一集我覺得值得注意的是江美琪這個媽媽,你可以看見為母則強、為了孩子未來付出的偉大及失控的樣子,她寧願犧牲她自己,在現實與理想中已經分不清楚平衡。
而我覺得這個媽媽(江美琪)跟《孔雀》那集裡的小圓媽很像,他們也是我整季中最愛的媽媽,因為她們雖然也是希望孩子有成就,但她們卻充分展現出對孩子的愛🧡,看到最後你會發現媽媽已經不管孩子的成績,反而更希望孩子可以平安健康快樂的長大。其實我覺得這也是在暗指「所有事情的源頭來自於媽媽,但到頭來都是媽媽要自己去解決的」。大家也會發現在得到一 切後,還是要一點一滴還回去的。
至於這一集好不好看,跟第一集相比,我覺得這一集的步調太緩慢,是到後半段才漸漸有起色,慢慢精彩起來,所以觀眾們看前半段要有耐心一些,要忍到後面喔😂😂
這集的最後有彩蛋🥚,讀者千萬不要錯過。
– – – 《必須過動》– – –
這一集看完後,覺得還好,沒有太多厲害鏡頭與劇情部分🎥,反而是靠演員的演技在撐場,雖然我不懂為何要讓孩子的成績來決定居住環境和品質,並且要創造是高品質胚胎的維持,而沒有通過考試的小孩就被認為是有瑕疵的胚胎🙅♀️,必須被銷毀,當中也認觀眾思考甚麼時候人類有可以解決生命該不該存留的權利了🤷♀️,也反映現今社會常態,由成績決定社會高低,只看成績不看孩子的其他特質與優點🙈。
整集的主軸都是在說以孩子的成績決定社會待遇(包含社會住宅的得取),胚胎成績可以高分是因為淘汰(銷毀)壞的基因💥,讓這些沒有通過鑑定考的人都不該存在。
不過,有100分的母親才有100分的小孩,若成功的胚胎是起跑點,為什麼一開始不開始創造與培養100分的胚胎就好,而要經過孩子的讀書與考試才知道這個胚胎是否成功。那麼若是這個孩子是靠著努力而讓自己通過鑑定考的話✍,這樣到底是胚胎成功還是孩子的奮鬥而得到的? 這是我唯一覺得這一集我想不通的地方。
另外,大家也可以注意母親對孩子的愛是真的有私地還是自私的,媽媽總是覺得「丟臉地活著比死還痛苦」,把這個觀念加諸於孩子身上🤮。當中媽媽問孩子(娃娃)說:「你愛我嗎?」這句話很有意思,因為她問的出發點略帶點自私。大家可以把孩子對媽媽的愛V.S媽媽對孩子的愛做比較,孩子對媽媽的愛是純真無邪的,而媽媽對孩子的愛其實是媽媽對自己的愛而已。
看完這一季的《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覺得台劇可以拍成這樣的水準的得很厲害🎥,連同題材也與現代家庭緊緊相扣,充分呈現出家庭常態的細節🏠。不僅結合科技,更把人物的情感、情緒細節都交代出來。雖然一整個過程覺得很暗黑🙈,也很讓觀眾感到抑鬱,不過仔細想想,在這個台灣的社會中,一定還有這樣的家庭存在,藉由《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也可以自我省思自己是否是這樣的孩子,自己是否是這樣的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