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文章都很長,歡迎用目錄找重點▼
《一個奇蹟的誕生》介紹
《一個奇蹟的誕生》(Joy)是Netflix新上線的一部人物傳記劇情電影,這部電影改編自真人真事,演員陣容有湯瑪辛麥肯錫、詹姆斯諾頓、比爾奈伊主演,敘述三位英國人投入研究,成為體外受精領域的先驅。本片片長為1小時55分鐘,由導演班泰勒執導~
《一個奇蹟的誕生》IMDb評分為:7.3 / 10(即時評分這邊請),雖然這是在講述試管嬰兒的電影,但是劇情架構上還有著對當代社會議題的探討,並且本電影基本上也是個「女權主義」的電影,女性在生理上無法生孩子的病症對女性來說承受的痛苦在電影裡也看得到,還有兩個醫生、一個研究人員在這條路上(努力十年時間)對於研究的犧牲與付出,導演利用三個角色的視角來探討這條研究之路的各種無奈與辛酸,但最後也帶來喜悅,這也是為什麼這部片的片名會是「Joy」。
《一個奇蹟的誕生》評價好看嗎?
《一個奇蹟的誕生》評價好看嗎?我覺得超級好看!雖然它的故事娛樂性可能沒有很浮誇,但導演敘述手法很寫實與溫暖,它不用誇張的劇情來講述這段路的艱辛,而是去挖掘不同立場與視角的道理和考量,所以觀眾看到的會是角色的內心挖掘,不是關於試管嬰兒研究實驗的起起伏伏故事喔~而且看到最後結局會覺得很感動,但也有一份感傷,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這部分觀眾自己看到結局就知道!很推薦大家觀賞這部電影!
❤貼心提醒❤
本文會爆雷劇透,還沒看過影劇的人請自行斟酌是否繼續讀下去喔!
本站使用平台以Netflix、Disney+為主,其他平台為輔,有些影劇不一定是Netflix的!
♥ 如果想定期獲得新文章通知,歡迎追蹤【Netflix追劇筆記本臉書專頁】
《一個奇蹟的誕生》評論+劇情討論
史塔托:「你知道我們會成為眾矢之的吧?要面對教會、國家、全世界的攻擊,他們會聯合起來對付我們。」
鮑伯:「但那些媽媽會支持我們」
《一個奇蹟的誕生》起初針對「體外受精」和婦科手術領域的技術與探討,鮑伯本來就一直在針對「體外受精」(IVF)的領域做研究,在電影的一開頭他們所找的醫生是「腹腔鏡手術」的先驅,這種手術我也有做過,而且事實是上我也是跟電影中的珍一樣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人,我也正在考慮試管嬰兒,所以在看這部電影的傳記故事時真的非常有感,當然唯一不同的是當時代對於試管嬰兒這件事是震驚與不可接受的,畢竟在保守、虔誠的宗教信仰下(他們會被貼上擾亂上帝旨意的罪人標籤)、醫學倫理問題下(被認為是不是會製造出科學怪人),都是比較難以顛覆和改變的。
畢竟這創造出來的是一條生命,而且技術也才剛研究階段,而人性又是那麼複雜,一項新的技術的影響如此重大,影響的會是整個社會,甚至是培育出來的生命會不會有缺損造成社會的負擔也很難說。當然我覺得《一個奇蹟的誕生》也不是要批判當時後社會對試管嬰兒的不包容,而是這是會對於這樣的新技術還處於不是太信任並且會害怕的階段,我覺得這部電影展現的是三個角色的故事,他們是如何在這段路上透過他們的想法去改變別人的既有的傳統觀念,就如同史塔托醫生最一開始跟醫生爭論腹腔鏡顯微手術和傳統剖腹手術的辯論那樣,對於新的手法總會對傳統的手法帶來衝擊和激盪、磨合。
事實上這部電影是關於「女權主義」的故事,而且導演的手法也希望讓觀眾不要忘記爭取權利和選擇的鬥爭一直是多麼艱難。《一個奇蹟的誕生》電影中觀眾可以發現當代的社會是這樣的,這個社會基本上是墨守成規,這社會對於女性的地位和存在都處於父權主義的西方醫學界,這也是為什麼史塔托醫生才會是鮑伯的最佳人選,因為光是他的腹腔鏡手術技術就震驚醫界,而且面對醫學會對他的排擠和攻擊,他和鮑伯都一樣也很習慣。
「我可以懷抱希望吧?我可以相信自己或許有機會吧?」女人被判不孕對女人來說是一種「自我認定瑕疵」的概念,不管是過去時代還是現代,想要當媽媽卻因為自己無法當生育的那種失落與絕望是很強烈的(尤其是背負著別人對自己的期待和框架,大概已經被問過七七四十九次你什麼時候要生小孩了😩),所以電影中強調出那些媽媽們渴望再次擁有一些小希望,當然也因為很痛苦,所以才會對於小希望更想要抓住的對比。試管嬰兒在生殖的過程裡等於是扮演著上帝的角色在賦予生命,電影最主要是透過珍的視角在成為試管嬰兒研究員時的各種衝擊,最大的衝擊來自於媽媽的反對,因為媽媽認為這是不吻合上帝旨意的行為,更是覺得「這是罪過」。
「媽,逼我做選擇的不是工作,而是妳」,珍和鮑伯、史塔托醫生不同,雖然她不必面對醫學委員會的攻擊,但在生殖醫學這條路上被迫選擇面對媽媽的反對和攻擊,在珍的內心裡我看見她的不安和不確定性。我喜歡護理長所講的「我們的目的是帶給女性做選擇,各種選擇權」,這和我們現代的女性一樣,要不要生小孩都是女人的選擇,有人想要小孩,當然也會有人不想要小孩。電影中有一幕是三個人面對醫學委員會的時候,委員認為他們在做的不吻合經濟效益,認為女性不孕症也只是小眾少數人需要的範疇,那時候史塔托就反嗆「如果這項研究更難性取向一點,你是否會更有興趣?」這就是在批判當時女權主義薄弱、父權主義社會的強烈。
我很喜歡透過珍這個角色對那些渴望當媽媽們的關懷,導演展現出這些女人們在婚姻中因為和別人不一樣而充滿痛苦的樣子,而這份痛苦其實也潛藏在珍的內心裡,因為她的重度子宮內膜異位症,對她個人的心裡帶來的某種個人價值的懷疑,畢竟艾倫是渴望可以跟她共組家庭有小孩的,但因為不孕症成為女人的「遺憾」,當然這也牽扯到這個社會對女人的定義與框架,因為女人被背負著必須要生育的那個關鍵,女人想要生育卻也因為身體的關係而被迫無法有健全的家庭。
當然我覺得電影中華生醫生反對試管嬰兒領域發展的理由也是蠻有道理,畢竟那是剛開始,他所擔憂的「異常嬰兒」該是誰的責任以及如何處置,因為當時沒有過多的設備儀器可以支持產檢,這對大眾來說就是一種恐懼,然而,鮑伯說「如果你認識一個想要有孩子卻沒有辦法的人來說,你就會明白體外受精雖然有風險,但可能的回報可能遠超過這個」,我喜歡電影把不孕症這件事描述成一種「女人被迫無法選擇的一項選擇」,不孕症基本上就是讓女人別無選擇,而鮑伯的意思是如果能控制風險讓人懷孕和生產,這樣的過程就會是有價值的,我覺得鮑伯絕望的點是因為他沒辦法讓人去正視不孕症的問題,而原本可以成功的案例竟然還是毀在自己手裡。
珍對媽媽坦承自己有不孕的那場戲展現珍對自己身體的無奈,這是珍對自己的「瑕疵」的坦承,當然這也表示她一直在壓抑自己無法生育的痛苦,所以對試管嬰兒的堅持,我覺得不只是珍想要幫助別人,也在於想要幫助自己克服這樣的痛苦(甚至是給自己一點希望吧),讓別人擁有小孩而感到快樂,或許也就可以彌補她一直以來的遺憾。看到女人們為了求個孩子的努力,電影也呈現出這個重點,她們很孤單,在這條路上總是單打獨鬥,但如果沒有她們第一批的試驗,就不會有後面我們現在的這項醫療技術了!
史塔托醫生的視角去看這些不孕症的女人們也懷著很多的遺憾,他所背負的也是別人對他的期望和期待,雖然這個研究可以幫助些許女性懷孕,但對於那些現在醫學技術還是無法幫助(例如珍這樣嚴重到沒辦法懷孕)的女性來說,讓史塔托醫生所乘載的遺憾更大。
「女性總是預設自己能生孩子,人人都說我們可以,我們身上有著生理和社會的期待,沒有什麼事能讓缺少這份能力的痛苦變得更嚴重,但我們可能可以減輕那份痛苦」,女人生於社會中背負著這樣的期待在過一生,這個研究若能給那些人少一些所承受的痛苦,那這研究就是值得的。但電影結局裡其實也很感傷,因為珍自己確定無法生育,聽到萊斯利孩子哭聲,確實是一份喜悅,但對她來說也是更痛苦,因為別人可以,她不可以。
《一個奇蹟的誕生》結局
在《一個奇蹟的誕生》的結局中,終於迎來第一個成功的試管嬰兒案例!這長達10年所承受的一切都值得了,鮑伯幫露易絲孩子的中間名取名為「Joy」,背後所代表的是他們努力這麼久終於在嬰兒出生時感受到「喜悅」!不過這裡我想要提的是這部電影是獻給珍的,故事中很強調如果沒有珍,就不可能做到成功,但匾額上卻沒有珍的名字,她事實上是在這項研究中時尚被遺忘的女性之一,這也暗示著當時社會的父權主義制度抹去女性價值的象徵。珍事實上在39歲的時候就因為癌症過世,在她過世之前終究沒有看到自己的成就被認可,但也因為鮑伯幫珍的長期爭取,所以在2015年時,匾額上終於加入了珍的名字,我想就是珍的那份堅毅不屈精神感染了鮑伯吧,才會讓他不斷地爭去,就是不想要放棄。
本站更多影劇分類:♥ Netflix電影|♥ Netflix影劇|♥ Disney+電影|♥ Disney+影劇
以上,觀後感分享給大家,個人一些淺見,歡迎在側邊欄位訂閱免費電子報,或是利用【臉書專頁】追蹤新文章發布!歡迎來【臉書專頁】聊劇情喔~♥ 文章中圖片擷取自預告、影音平台及其他相關網站提供之劇照,僅作為影劇推薦與評論所用,如有侵權敬請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