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悚片,鬼片 🎞 Netflix|電影觀後感

電影《殺人讀書會》影評與評價心得:西班牙版「驚聲尖叫」+「是誰搞得鬼」

Ads
Ads

殺人讀書會》(Killer Book Club)是一部西班牙的恐怖血腥+懸疑推理電影,全片片長為1小時29分,劇情大綱為恐怖文學讀書會的成員發現他們的現實生活才恐怖,兇手盯上他們,他們隨時可能慘遭毒手,但也可能是那幕後黑手


殺人讀書會》劇情最主要就是一群熱愛恐怖小說的朋友被一個真正的殺手小丑追殺的故事。整個故事主軸和架構就跟《驚聲尖叫》很像,最主要是透過砍殺的方式來帶觀眾解謎,理解兇手的動機和推理誰是兇手,《殺人讀書會》其實也懂得小小自我呼應,劇情中的教授有講:「現在流行改編,但本質上就是『剽竊』」,然而,這並不代表《殺人讀書會》就只是《驚聲尖叫》的改編,我自己是覺得《殺人讀書會》有嘗試做出自己的風格,《殺人讀書會》是扣合恐怖文學題材,即便這部電影不夠原創,但不可否認這部電影是《驚聲尖叫》電影一個非常聰明的變體。

Ads
Ads

總體來說,《殺人讀書會》很像是《驚聲尖叫》+《是誰搞的鬼》的綜合體,觀眾除了這過程中猜測兇手是誰,還不迴避血腥的殺戮~每幾分鐘就會有一個人領便當,緊湊的節奏和曲折在僅有90分鐘的電影中被塞的滿滿~台詞中還有滿滿的「恐怖文學」探討,是還不錯的恐怖血腥電影~ 然而,《殺人讀書會》我覺得最主要的期待可能不要放在重口味的畫面上,因為這不是這部電影的最大重點,這部電影最主要是想要討論「恐怖文學」在現實的生活中的狀況,所以在劇情與台詞中,會有著一些諷刺或是討論恐怖文學的意涵,像是「為什麼恐怖小說不恐怖?因為沒有真實感,我要用最恐怖的小說寫下每個人的死」、「女人當不了恐怖小說的反派?」等等~還有一些橋段是在諷刺恐怖惡作劇帶來的亂象,這些都是這部電影蠻值得去探討的點。



Ads


📣 貼心提醒 📣
本文會爆雷劇透,還沒看過影劇的人請自行斟酌是否繼續讀下去喔!
本站使用平台以Netflix、Disney+為主,其他平台為輔,有些影劇不一定是Netflix的!
♥ 如果想定期獲得新文章通知,歡迎追蹤Netflix追劇筆記本臉書專頁



Netflix電影《殺人讀書會》影評與評價(劇透)


Ads

文章前面有提到過,《殺人讀書會》就像是《驚聲尖叫》的變體,《驚聲尖叫》的開創,為血腥恐怖片帶來一個經典的參考公式,它帶來的流行文化消費的批判很直截了當,只要在網路上極力拿《驚聲尖叫》來消費,那就會引起很大的迴響,甚至創造驚人的流量和討論~在這部電影中出現的小丑惡作劇其實也有這樣的概念,一個看不見真實樣貌的人出現在你眼前,你一定會有恐懼,而這樣的恐懼很真實,對螢幕前的所有人都有有共鳴,這就是所謂的「恐怖文學」所強調的「真實感」,因此《殺人讀書會》也把這種理論應用到文學界,強調出「恐怖的真實感」

殺人讀書會》的故事前提就是這樣被建立起來的,一旦一個戴著小丑面具的連環殺手聲稱知道他們的秘密,然後開始追捕他們,同時利用最恐怖的小說寫下每個人的死亡,原本只存在於文字中的情節,變成在現實生活中活生生血淋淋的感受,這樣的旋風在這個讀書會中捲起的焦慮和信任破裂問題就會達到新高度。編劇利用這種「虛構的恐怖」和「真實的恐怖」來做反差感,就好比讀書會的大家決定對教授來一場小丑惡作劇,結果讀書會的人反倒開始變成現實生活中小丑殺手的目標。

殺人讀書會》是透過文學深入探索恐怖類型,劇情內容中有談到恐怖文學被嘲笑是一種「廉價娛樂」,並非主流,編劇將這樣的概念來概括整個社會看恐怖文學的看法,揭示出大眾對恐怖文學的世俗看法,然後再將真實的小丑殺手搬上角色面前,讓他們了解到所謂的恐怖文學可不是那麼膚淺。我想編劇是試圖想要利用殺人小丑惡作劇趨勢,提醒觀眾「小丑恐懼症」是存在的事情,並且真正的恐怖文學就在生活之中,就我自己的理解,會覺得小丑恐懼症就像是一種自我心虛產生的自我意念攻擊(就像是劇情中的安荷拉一樣)。



Ads


殺人讀書會》還有很重要的核心議題就是「挖掘創傷以獲得知名度和金錢」的諷刺,這也是《殺人讀書會》最主軸的故事線,這部電影會拿這個核心議題來做批判我覺得還不錯,這該怎麼說呢?近年來蠻多串流媒體的電影戲劇作品都是關於所謂的「真人真事改編」的事件,根據調查,美國人對於「True Crime」類型的作品是非常喜歡的。所以看到《殺人讀書會》這部電影在對那種真實事件改編來作為影視娛樂的批判時,我蠻欣賞編劇導演刻畫這核心議題的想法,因為這樣的創傷對某些人來說是跌入深淵般的痛苦,但就跟這電影劇情內容中一樣,創傷被拿來當作是賺錢和出名的工具。

所以在《殺人讀書會》這部電影,編劇導演探討著這樣的作法到底對不對,利用不同的角色去挖掘這個議題,因而使得小丑殺手事件變得更加深層和添加意義,對於剽竊別人創傷來寫小說而賺錢的人來說,是不會懂得受創傷的人內心的痛苦,這就像是你對別人惡作劇過頭,而別人想要反過來復仇惡作劇那樣,讓你嚐嚐那種痛苦。尤其是如果對方是個特別縝密的計畫行作家,換別人拿你的故事來寫書的話~你就知道別人的痛苦。

殺人讀書會》將上述這樣的理論貫穿整個劇情故事,安荷拉拿別人的創傷寫故事而害了人,反過來,兇手寫了安荷拉的故事,這就像是安荷拉自己說的那樣,恐怖小說會成功的關鍵因素在於「真實感」,這一連串下來安荷拉紮實地感受到真的的恐怖,才能寫下第二本小說。要說我滿不滿意《殺人讀書會》結局的話,我是覺得還算可以,但也有點沒有好好收尾的感覺,因為編劇導演最後留下了一個有趣的畫面,就是安荷拉的小丑恐懼症來存在,也就說她還是有著內心中的創傷、心虛,並且還是把故事拿來賺錢得到名氣,或許編劇導演是想要透過這一幕來表達安荷拉利用創傷故事來享受這名氣和金錢的代價~安荷拉也沒有記取教訓,她還是做著同樣的事情。



Ads


至於殺人讀書會》的視覺效果部分,導演會在白天晚上之間切換,而每個領便當的角色基本上死法會讓觀眾覺得痛,不過都是很瞬間的事,噴血也噴得有點over,我個人是比較喜歡白天的場景,因為感覺追殺的過程會比較多樣,而不是瞬間在黑暗中就掰掰~ 而編劇導演會讓追殺場景會一直交替鏡頭,故意讓觀眾猜不透兇手是誰,也無從對角色做不在場證明的刪去法之類的,因此看到差不多中段我就已經放棄去猜誰是兇手XD 這部電影我覺得稍微有扣分的點就在於節奏太快,前面有說過《殺人讀書會》是每幾分鐘就會有人領便當,但因為節奏太快,所以角色的掰掰有時候會讓我措手不及,尤其是學生的角色眾多,我都才剛要熟悉而已,就已經死掉,觀眾其實來不及跟角色們有情緒上的連結。

總體來說,殺人讀書會》是一部有點小創意但大部分是跟《驚聲尖叫》+《是誰搞得鬼》有關的,我覺得如果對《殺人讀書會》這類型電影有興趣的人,其實也可以考慮看《驚聲尖叫》系列電影會更有深度。

Ads
//MIR 文中廣告


Ads

本站更多影劇分類: Netflix電影 Netflix影劇 Disney+電影 Disney+影劇

以上,觀後感分享給大家,個人一些淺見,歡迎在側邊欄位訂閱免費電子報,或是利用臉書專頁追蹤新文章發布!歡迎來【臉書專頁】聊劇情喔~ 文章中圖片擷取自預告、影音平台及其他相關網站提供之劇照,僅作為影劇推薦與評論所用,如有侵權敬請告知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