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tflix|電影觀後感 👻|驚悚片,鬼片

影評《 咒 》評價心得4看點、結局:妳是害怕這詛咒,還是怕自己又瘋了?

Ads
Ads


📣 貼心提醒 📣
本文會爆雷劇透,還沒看過影劇的人請自行斟酌是否繼續讀下去喔!
本站使用平台以Netflix、Disney+為主,其他平台為輔,有些影劇不一定是Netflix的!
♥ 如果想定期獲得新文章通知,歡迎追蹤Netflix追劇筆記本臉書專頁



《 咒 》劇情簡介與預告


台灣最恐怖的電影《 》終於上線Netflix,之前看預告就整個被吸引,這是一個懸念和恐怖混合的完美恐怖電影,氛圍一整個很邪門,》(Incantation)是一部於2022年上映的臺灣恐怖電影,也是臺灣自製首部邪教驚悚片,也是「一字宇宙」系列的第一部外傳電影,由「牽猴子股份有限公司」發行,柯孟融自編自導,《以「偽紀錄片」形式展現,由女主角李若男第一人稱拍攝、剪輯而成;講述一位單親媽媽受邪神詛咒糾纏的駭人經過,並使用大量自白於觀眾的互動式橋段、視覺暫留,營造打破第四面牆的觀影體驗(本段敘述之摘自維基百科)。


》IMDb評分為:7.5 / 10(本片即時評分這邊請),我覺得 》賣弄的不只是一些恐怖畫面、一些血腥,同時也是把「詛咒」這個題材發揮到淋漓盡致在觀眾內心裡埋下一個「咒」的恐怖,然後結局看完之後會覺得好像也被詛咒一樣….,《 》真的創造出一個很優秀的台灣恐怖片,真的比一些為了嚇而嚇的無腦恐怖片好很多,這是一部很推薦的電影,如果你不怕也被詛咒的話….,很容易亂想的觀眾真的不要輕易嘗試

Ads
Ads


Ads


》影評評價心得



你們相信祝福嗎?比如說在生日的時候許願,或是著人家一路平安,甚至是聖誕快樂什麼的,可能只是一個念頭或是一句叮嚀,其實我們都在不知不覺中相信我們的意志可以帶來好的結果,但你知道真的你的意志可以改變事物的結果?我們的意念悄悄地塑形這個世界,這便是祝福的原理。

—《 咒 》


Ads


》導演精準掌握恐怖心理學


關於這個詛咒,只要了解得越多、就越容易被其中的力量影響。 在電影一開頭,導演就利用了幾個蠻恐怖的方式來傳達「意念」力量是會傳送的,不管若男與父母談論這件事,或是去報案,親近這件事的人都有會相繼死去,所以在看這部電影的我們…..,自然而然也被帶入成為「當事人」之中,《 》利用堆疊的步驟來與觀眾互動,例如摩天輪、火車的方向,以及符號、咒語,這都深深讓觀眾內心裡的懸念、恐懼開始萌芽、灌輸,導演柯孟融完美展現「促發」心理學,那些看過地道影片的人無一倖免、翻開布簾一定受到詛咒,那親身參與的觀眾也別想逃,導演成功一直在放大這份詛咒、意念、神秘力量。

Ads


我覺得這是《 》掌握了恐怖片觀眾的一種心理學概念,尤其在每個橋段的鋪陳、台詞之間,都穿插這些「意念會發生改變」的強烈觀念,會越來越讓觀眾相信自己的意志可能發揮作用,導演也將這種手法在《 》之中用好用滿,讓整部電影的前提才得以建立並且運行到電影最後,成功地將觀眾一起拉下水成為「知道這件事、與這件事有關係」的一員,設法讓觀眾參與《咒》的內容。



「我早就好了,早就不怕了,一、二、三」

「只要不擔心,就不擔心,我早就都好了」
「媽媽不會再害怕了」
「什麼都不要想,我就贏了」


片中李若男對於自己六年後再次遇到這些事之後也是用「意念」在說服自己一切沒事,拒絕別人的幫忙,因爲若男怕別人也一起遭樣,更怕六年前的事情再次找回自己,「妳究竟在害怕什麼,害怕不被原諒,還是害怕連妳自己都不能原諒妳自己?妳是害怕這詛咒,還是害怕自己又瘋了?



六年後的若男處於一種愧疚和自責、又害怕的心情,我很喜歡的心理醫生說椅子倒掉的那套說法,有些人會覺得椅子倒是有鬼,但也些人會覺得是神蹟,這完全在於內心的「意念」是怎樣的想法,這世界怎樣子取決於你怎麼看它, 六年後的李若男面對的或許是一種詛咒,或許也是創傷後的心理生病,但可以確定的是李若男都為六年前的那個決定很後悔,這也成為現在的她無法放下的疙瘩及深淵。 這是一個蠻妙的設計,這是一種宗教的詛咒的延續,也像是心理的深淵再回來找自己。當然《 》還是部恐怖片,所以仍然著重在「無法解釋的超自然」而非心理驚悚而已~但有著心理驚悚的元素在,也讓《 》有更深一層的恐怖片層次。



Ads


》偽紀錄片形式呈現


在畫面的呈現上主要是以偽紀錄片的方式,有些觀眾可能會覺得這會讓人感到頭暈,因為鏡頭幾乎就是以手持的方式來呈現一種vlog,所以不會有那種電影的那種技巧運鏡,不過對我自己來說算是可以接受的方式,在以前這種偽紀錄片始祖《 追殺厄夜叢林 (Blair Witch) 》就是這種手持攝影方式的呈現,其實《 》在看過幾個片段之後就會慢慢習慣這種模式,並且會被導演安排的突如其來嚇人橋段鋪陳後慢慢忘卻這種為紀錄片的方式,反倒會覺得很自然又真實。


通常以偽紀錄片方式來呈現是想要給觀眾更貼近「真實」的感覺,因為電影會讓人感覺是想像、刻意編排,而《 》以各種vlog片段銜接每個「超自然」的片段時(例如窗戶突然破掉、燈滅掉、冰箱被打開亂掃、家門被打開等等嚇點),都會讓人覺得這好像是生活中真的拍出來的感覺,這是柯導用的很不錯的方式,這就例如很像我們看《 鬼入鏡 》系列一樣,透過監視器畫面,靈異現象在畫面中出現的真實度就會比電影特效來得更加有說服力。



宮廟內的儀式一些畫面還刻意放大有夠逼迫觀眾的視覺,以及阿清嫂被詛咒時抓自己頭的那畫面,硬是要放到最大讓觀眾接受這種會讓人覺得壓迫的逼近,而我最喜歡的畫面莫過於地道裡的那一段,一連串畫面,每一個畫面都接得很精緻又詭異,先是一些邪門宗教儀式的擺設,外加一些小孩聲音的不時縈繞,一個轉眼間阿東開始中邪往嘴裡塞進頭髮,自己撞牆然後接著阿原奔出地道~ 在地道那一段真的很讓我不舒服,因為地道裡面的心理壓迫,逃不出的空間,以及詛咒就在眼前,這設計真的很成功



Ads


》節奏掌握無法喘息


《咒》的嚇點節奏掌握很不錯,這節奏就像是下雨一樣每一滴雨都平均落在整個篇幅中,嚇點沒有失衡,而是一個接著一個,這些嚇點即便不是很大的驚嚇,卻能隱隱之中讓觀眾內心裡揪一下,每次在下一個可怕的怪事到來之前,你幾乎沒有時間喘口氣 ,這段詛咒乍看下好像會與故事脫軌的錯覺感,但《 》這部電影的節奏與故事真的沒有鬆懈,導演用畫面堆砌來催眠觀眾,希望我們不僅要當見證者,還要堅定地接受精心策劃的宗教觀點。在電影的最後三十分鐘開始解答那句「咒語」,祝福變為詛咒,將驅魔變為「使事情更糟的咒語」,對觀眾造成致命的打擊。


因此,《 》對觀者的認知產生了作用,讓人雞皮疙瘩不已,這與一開始電影中若男要我們思考的那個「意志」,「你的意志可以改變事物的結果」,就算我們所念的是一樣的,這咒語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壞的,最終的刺激也沒令人失望,地道的陳設不但緊扣宗教背景設定,那尊佛母像形象自動散發出無盡深淵的氛圍,尤其那些鏡子的擺設就傳達出一種鏡像深淵逃不出去的感覺。



Ads


》結局扣回自責、母愛、宗教、詛咒、解法


然而,雖然《 》定調在恐怖片,但我個人是喜歡《 》當中集結若男和朵朵之間的關係以及佛母之間的連結,《 》的前半段導演營造的是若男對於朵朵有著強烈的母愛,為了女兒付出她也想不到的努力,但是隨著越多的努力,她結局裡就顯得更為可悲的對比,因為搭配《 》的宗教設定,若男聽從佛母指示將女兒獻給神明,而六年後,若男這角色反覆地在「否定宗教信仰」完全無法做到,雖然一直在用話語說服自己不會怕,但內心還是被深淵給動搖進入心中,尤其到朵朵遇上這怪事時,若男在科學、宗教的各種方法間輾轉,卻因為頻頻動了母愛私心而毀掉所有努力,因而走上悲慘結局。


最後若男為了救女兒,當那個通靈女孩出現在山下時,若男去割了她的耳朵,這可想而知是要獻給佛母,並利用自己的犧牲彌補六年前的過錯,但她的犧牲還是有私心的,因為她為了要救朵朵,所以拖更多人下水來分擔這詛咒



很久以前,雲南曾經有一派古老的密教,他們以施行邪法維生,信奉名為大黑佛母的詛咒之神,他們歌曲小孩身上的肉來共養佛母,傷天害理之後控制不住佛母,反被佛母給詛咒,於是他們把佛母封印起來,並且用邪術轉移佛母的詛咒,以求自保」。但若男到最後還是騙了觀眾,因為那句咒語本來就不是祝福的意思,而是「禍福相倚死生有名」的閩南方言,透過誦唸便表示「我願意共享詛咒,獻出姓名」,那個符號是將佛母的詛咒散發給陌生人分擔的法術,越多人承擔詛咒的力量,詛咒就會詛咒就會越被稀釋,凝視越深,承擔越多,佛母的臉就是詛咒的中心,所以他們才會把佛母的臉遮住,絕對不去看。



因此導演利用若男的視角做最後的結尾,透過若男,觀眾都細細看到了那個符號、知道那句咒語,並且看到了佛母像,所以觀眾是不是也同樣感受到自己被詛咒了呢? 若男為了救朵朵,因此拖了觀眾下水分攤這詛咒,那這份母愛究竟是不是自私呢?

Ads
//MIR 文中廣告


Ads



本站更多影劇分類: Netflix電影 Netflix影劇 Disney+電影 Disney+影劇

以上,觀後感分享給大家,個人一些淺見,歡迎在側邊欄位訂閱免費電子報,或是利用臉書專頁追蹤新文章發布!歡迎來【臉書專頁】聊劇情喔~ 文章中圖片擷取自預告、影音平台及其他相關網站提供之劇照,僅作為影劇推薦與評論所用,如有侵權敬請告知刪除,謝謝。




Ads